第1563章 秋毫無犯[第1頁/共2頁]
以是彆看泰山小道極其險要難行,但幷州軍還是大抵率地會這裡通過,陳騫在泰山東段的虎口崖駐軍,這裡形若虎口,陣勢險要,是東去臨淄的必經之處。
而司馬邕的心機,則是放在了臨淄上麵,彷彿對扼守泰山小道並不熱中,陳騫據理力圖,司馬邕終究總算是承諾了,撥給了陳騫兩萬的人馬,讓他去守泰山。
孔子說“登南山而小齊魯,登泰山而小天下”,足能夠見泰山的絢麗與雄奇,泰山高出於齊魯大地,東西連綿四五百裡,層巒疊翠,險要天成,氣勢磅磗,巍峨矗立。
鄧艾看到空蕩蕩的城池,倒也冇有在乎,百姓的去留,那是他們本身的挑選,誰也冇法逼迫,但是戰亂以後,他們終歸是要返來的,畢竟山裡再好,前提也是非常艱苦的。
左軍團到達奉高的時候,這裡幾近已經一座空城了,不但是太守和郡兵不知所蹤,就連城裡的百姓都逃到山中出亡去了,畢竟一出奉高,就是深山老林,泰隱士多少次遁藏戰亂,用得都是這體例,固然他們也傳聞了幷州軍乃是仁義之師,從不欺負百姓,但畢竟還是耳聽為虛,老祖宗的體例,讓世代的泰隱士活得安安穩穩的,以是一聽到戰亂的動靜,泰隱士便一鬨而散,逃入深山再無覓處了。
如果不是陳騫的原因,陳寂恐怕也已經和東平濟北國相一樣,舉城而降了,傳聞幷州軍對投降的官吏非常虐待,如果冇有甚麼劣跡的話,大抵率都能儲存原職的。
鄧艾命令幷州軍入城以後,不得妄取百姓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違令者按軍法措置,毫不寬宥,就算城內無一人在,那也要做到秋毫無犯,這是幷州軍的傳統,也是博得天下民氣的關頭。
左軍團在霸占了兗州州城廩丘以後,便接到了曹亮的號令,要他們敏捷進軍,順勢東進,直取青州,鄧艾便揮師東平,東平濟北二國的國相望風而降,鄧艾不費一兵一卒,徑取二地,然後持續東進,直抵泰山郡。
………………………………………………………………
泰山郡的太守叫陳寂,淮南人,是陳騫的族弟,聽到陳騫帶兵駐守虎口崖的動靜以後,便連夜帶著泰山郡兵千餘人投奔了陳騫,現在幷州軍大肆來襲,兗州各地是望風而降,陳寂憑著千把人想要反對幷州軍,那無異於螳臂擋車。
現在的情勢大師都心知肚瞭然,曹亮氣勢如虹,而司馬師則是一敗再敗,這天下易主,已經是不爭的究竟了,想要持續能端官吏這碗飯,就必必要主動一些才行,等真正成了部下敗將階下之囚,再想官居原職,談何輕易啊。
固然幷州軍也能夠沿著黃河東進,繞道濟南,但是受司馬師決堤的影響,青州軍鄙人流也能夠如法炮製,固然黃河的乾流在酸棗改了道,但還是有其他的河道注入到了黃河當中,特彆是青州境內另有一條大河濟河,也能夠充分操縱,隻要幷州軍走濟南那條線,青州軍毫不介懷再來一次以水代兵。
全部青州戰雲密佈,隨時都能夠會迎來戰役,時候對於司馬邕來講,真得是非常的緊急,畢竟如此大範圍的停止職員及物質上的變更,冇點時候還真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