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最後的三國2:興魏 - 第1656章 五等爵

第1656章 五等爵[第1頁/共2頁]

曹亮聞之,也隻是曬然一笑,實在隻要曹亮本身清楚,如果司馬氏冇有垮台的話,幾年以後,也就是在他們滅蜀後的那一年,司馬昭就開端推行五等爵製,為司馬晉代魏做籌辦了。

五等爵製始創於周朝,分為公、侯、伯、子、男,周天子分封天下,五等爵皆為封國,隻不過是封地大小有異罷了,以公爵為尊,侯爵次之,男爵最低。

漢朝根基上因循了秦朝的二十等爵製,為了避漢武帝劉徹之諱,改徹侯為通侯,後改成列侯,列侯當中,按照食邑的大小,又細分為縣侯、鄉侯、亭侯、都鄉侯、都亭侯,並在列侯之上,設王爵,不過王爵隻是分封宗室後輩的,外姓之人不成封,曹操被封為了魏王,那根基上也就是篡位的前兆了。

不過春秋之時諸侯混戰,天然也就冇有了尊卑之彆,宋襄公職位高貴,終究卻落人笑柄,本來是晉侯齊侯秦伯楚子,強大起來都稱公稱王了,特彆是到了戰國,大師都稱王了,也就冇把五等爵製再當回事了。

當然,文官和武官之間,還是一樣東西是能夠聯絡的,那就是爵位,隻要有充足的功勞,不管是文官和武官,都能夠冊封。

軍隊是立品安命之本,以是曹亮始終將兵權緊緊地節製在本身的手中,固然三省六部當中設有兵部,但兵部的權限隻是在履行政令,而無軍事的批示權,真正執掌兵權的是全軍都督府,三多數督彆離執掌三個軍團,他們直接接管曹亮的批示,不受外界任何的滋擾。

在爵位的方麵,曹亮也停止大範圍的竄改,拔除了自秦國以來沿革利用的二十等爵製,規複了西周分封的五等爵製。

之以是呈現如許的狀況,這與漢初的七國之亂有著莫大的乾係,七國之亂後,朝廷熟諳到了諸侯國的強大對中心的威脅,以是天子和朝廷不竭地剝奪處所上諸侯的權力,導致到了最後,諸侯國僅僅隻是名義的存在,冇有半點的實權了。

以是,曹亮籌辦將五等爵位停止虛封,隻要封號,而無食邑,當然爵祿是給的,不然這冊封另有甚麼意義。

秦國的二十等爵,是商鞅變法時提出來的,固然商鞅變法失利被正法,但他的很多變法服從卻儲存了下來,成為秦國由弱變強的寶貝,此中這二十等爵製,便是此中之一。二十等爵製是建立在軍功的根本上的,其在鼓勵秦軍士氣、進步軍隊戰役力等方麵闡揚了巨高文用,秦軍戰役力爆棚,大家效死以命,衝鋒陷陣,建立了一支所向無敵、橫行天下的虎狼之師,也讓秦國得以橫掃六合,一統天下。

曹亮從底子上處理這個題目的體例就是文官不再兼掛武職,九品十八級的官階,也分為了文武兩類,各成體係,互不相通。三省六部當中,除了兵部以外,統統的官員都是文職,如果有個彆的武官轉入文職的話,本來的武官品階也會呼應地改成文官品階,並且不再掛任何的武官封號。

秦國還規定,非軍功者,不得授予爵位,就算是宗室後輩,冇有軍功也得不到冊封。

軍政分離是曹亮此次新政的原則,之前的官吏,大多是文武不分的,文官能夠擔負武職,武官也能夠擔負文職,很多的官職上麵,乃至都會增加一個將軍的封號,也甭管他究竟打冇打過仗,能不能拉得開弓射得了箭,歸正加個將軍的封號,逼格就顯得高多了,乃至於在漢朝校尉都是初級的武官,將軍更是鳳毛麟角,但到了魏國時,將軍越封越多,越封越濫,傳聞午門口掉下一塊牌匾,砸到了七小我,而這七小我當中,竟有六個是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