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9章 伐蜀大計[第1頁/共2頁]
風雨飄搖當中蜀漢政權搖搖欲墜,隻不過是因為魏國的內鬨而得以苟延殘喘,但跟著曹亮安定中原,強勢崛起,蜀國的末日也到臨了。
滅掉了吳國以後,隻剩下一個蜀國,遵循其他的大臣的設法,比年用兵,兵疲民貧,該是療攝生息的時候了,更何況蜀國山勢險要,易守難攻,孔殷之下恐怕也難有收成,以是先緩上他幾年,等魏軍兵精糧足以後,再行征討之事亦未遲也。
至於朝中的政務,曹亮以為交給夏侯玄等人便可,歸正曹亮自從即位以後,也根基上儘管軍事不管政務,這甩手掌櫃當久了,曹亮也偶然去理政了,他統統的重心,都放在平吳定蜀一統天下上麵。
西陵之戰後,吳國的殘存力量也隻剩下了交州,不過曹表態信羊祜,應當能夠很快地擺平交州,以是交州那邊的事情根基上用不著曹亮去操心。
不過薑維另有一個彆例,那就是屯田,這也是自諸葛亮期間起蜀國就常用的一種處理軍隊糧草題目的行之有效的體例,益州號稱是天府之國,最不缺的就是地盤,而最缺的是勞動力,因為人丁不敷,大量的地盤撂荒,屯田既能夠處理軍隊的糧草題目,又能夠開開荒地,那怕將來退耕於民,仍然還是良田。
薑維退守益州以後,采納了輪守輪耕的體例,也就是一部分的軍隊戍邊,一部分軍隊屯田,比及了戰事,再征調全數軍隊參戰,如許既能夠包管邊關有人值守,並且能獲得大量的糧草來彌補軍隊。
固然在關隴和西陵一帶,曹亮與薑維兩度比武,都獲得了勝利,但薑維的兵力喪失也並不太大,並且就實際環境而言,司馬倫和陸抗前後降蜀,讓蜀國的氣力是大大地增加了,現在蜀國的兵力乃至是超出其最鼎盛的期間,比起諸葛亮當初北伐之時,還兵強馬壯,氣力直追劉備稱帝蜀漢建國之時。
當年劉備在漢中打贏曹操以後,陣容浩大,兼擁益荊二州,帶甲兵數十萬,隱然有與曹操爭雄天下的本錢。
曹亮之以是一向滯留於荊州,還是有著他的計謀考慮的。
曹亮始終堅信一句話,真諦永久在弓箭的射程以內,隻要本身緊緊地把握兵馬大權,任何人都掀不颳風波的。
不過曹亮明顯是不肯意等的,三國當中,魏國氣力最強,吳國次之,蜀國最為黯弱,現在魏軍連強吳也給滅掉了,隻剩下最弱的蜀國,恰是該趁熱打鐵一鼓作氣將它拿下之時,為何還要等三五年呢?
曹亮在西陵之戰後並冇有返回洛陽,固然夏侯玄、桓範、裴秀等大臣一再上表,要求曹亮回京視事,但曹亮倒是置之不睬,駐留江陵,持續當他的甩手掌櫃。
對於薑維如許的敵手,曹亮天然是非常謹慎的,涓滴不敢加以輕視,那怕是曹亮具有天下大部分的州郡和邊境,都冇有半分高傲矜狂,因為他很清楚,行百裡而半九十,不到最後一刻,曹亮都不敢有任何的鬆弛。
這一戰將會是曹亮安定天下一統九州的最後一戰,也是相稱首要的一戰,打贏了今後天下承平河清海晏,打不博得話,那蜀國的盤據權勢必將會悠長存在,將會完整地粉碎曹亮一統天下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