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後生可畏[第1頁/共2頁]
整條門路都被魏軍給封住了,匈奴人如果不想交兵,那就得繞道而行,如果繞道,則會走比較遠的路。
田豫麵沉似水,點頭道:“元則,晉陽的幷州兵,現在也隻剩下萬餘人了,勉強夠守城罷了,倘若調兵出城,匈奴人還複來攻,將何故應對?某身為一州刺史,當為晉陽百姓著想,恐怕是兼顧無睱啊。元則老弟,實在是抱愧啊。”
“情勢所逼耳,東觀在祁縣之北,若曹將軍不進軍至東觀,必將得困守祁縣,如此便喪失主動。且東觀間隔晉陽較近,無益於裡應外合南北夾攻。現在軍情告急,還請國讓兄早做定奪。”桓範解釋道。
桓範的話,字字如金石擲地,令田豫神采是一變再變,他掙紮著強辯道:“如果死守,起碼也能再守多日,若出城戰之而敗,晉陽斯須即亡,某平生行事謹慎,如何臨老如此涉險。”
田豫道:“有何緊急之事,竟要勞煩元則親身前來?”
桓範付之一笑道:“將來之事,誰又能言準,本日小弟至此,到是有一事相商?”
田豫固然身處幷州偏僻之地,但並不代表他就是孤陋寡聞,魏國比來這兩年的兩次戰役便是淮南之戰和漢中之戰,而這兩戰當中最為大放異彩的就是曹亮了,淮南之戰打得中規中矩,但曹亮陣斬東吳大將軍諸葛瑾的豪舉無疑成為此戰最大的亮點,曹亮之名也彰顯於世。
魏軍彷彿早就在這裡排好了步地,遠瞭望去,長槍如林,嚴陣以待。
曹亮的盛名早已有洛陽傳播,田豫雖在幷州,但也有所耳聞,以是當桓範提及曹亮的名字之時,田豫倒冇有過分驚奇,不過讓他感慨的,倒是曹亮的春秋。
漢中之戰對於魏國來講是一次慘敗,但戰役當中,曹亮火燒興勢山,襲奪陽平關,也算是極其出彩的表示,最後的黃金圍之戰,更是決定魏軍的存亡之戰,曹亮硬生生地衝出了一條血路,換來了大半魏軍的安然回家。
田豫臉上暴露一絲的苦笑,道:“元則啊,你說的對,此人老了,確切就不敢再提當年勇了,某現在獨一的心機就是守住晉陽城,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如果說淮南之戰斬殺諸葛瑾是驚鴻一瞥之作,那麼漢中之戰則成為了曹亮的成名之戰,是最為富麗的篇章,魏軍雖敗,但曹亮的功勞乃是瑕不掩瑜。
桓範逼視著他,沉聲隧道:“死守城池,不過是溫水煮蛙,遲早敗亡,而出城一戰,卻有一線朝氣,曹將軍不遠千裡而來,隻為救濟幷州,他另有勇氣與敵決死而戰,田刺史就真冇毅力破釜沉舟?幷州成敗,唯係此戰,何去何從,田刺史當自行卙酌,切勿自誤!”
“冇想到曹亮將軍竟然會如此年青,後生可畏,後生可畏啊!當如霍去病重生,鄧禹活著。”
不過劉蛟可冇有繞道的心機,說白了,此次回軍,就算是奪回了祁縣和大陵,也冇有甚麼多大的意義了,劉蛟更多的心機,實在就是找魏軍來報仇的,現在他還真愁找到找不到魏軍,冇想到卻在這兒狹路相逢了。
桓範嗬嗬地嘲笑一聲,道:“國讓兄,你這類設法恐怕是大錯特錯了,曹將揮的救兵是朝廷派來的獨一救兵,如果此役曹將軍敗了,將無人能再救幷州了,匈奴人去而複返,晉陽城又能對峙多久,國讓兄想求無過,隻怕到頭來成為晉陽城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