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糧食戰爭【1】[第2頁/共4頁]
身為漕運總督的宋哲。更清楚朝廷一年漕運糧食達到四百萬石,再加上耗損,本來從南邊征調的糧食就達到五百6、七十萬石了,再加上這一百萬追加增調,南邊各省糧食一起飆升。
不過因為中國東南本地地區的生長,他們的糧食需求量越來越大,而產糧最多的川湖等省,運出的米穀又越來越多地挑選運往江蘇、浙江等省分。這對一樣需求糧食的廣東、福建兩省,必定會有所影響。
因為清朝當局的大力倡導,加上閩粵等省的實際需求,從暹羅等國入口的糧食不竭增加。大抵呂宋的米穀多運往福建,越南、暹羅等國的糧船,多數在廣東交卸。除了廣州、廈門等都會外,其他港口也有入口糧食的。
湖廣熟,天下足。
緊接著是朝廷公佈聖旨,本年漕糧加運一百萬石。一石一百二十斤,這可就相稱於一千二十萬斤糧食。
言下之意,朝廷要對於我,你這維新派、帝黨乾將不是應當扯我的後腿的嗎?如果你想來搞甚麼詭計狡計的,感受走人吧,謹慎哥翻臉。
宋哲搖了點頭,神采有些沉重的說道:“不,不能夠公佈動靜。”
宋哲心機流轉,對岑春煊安撫道:“確切,能夠讓廣州知府去辦理,但我們現在不是要倚重這些糧商嗎?如果由藩台出麵,這些糧商豈會不受寵若驚?敢不給藩台你麵子嗎?這固然天然就十拿九穩了。如果由廣州知府出麵則不然,恐怕想擺平這些糧商,說不定要破鈔上幾天光陰。”
跟著清朝指定廣州為獨一對外開放商貿港口,廣東貿易也更加繁華。同時作為最早打仗西方天下的廣東,也是最早一批采辦機器建立廠房的地區。漸漸的廣東越來越多的地步被填平,改而扶植為廠房、作坊。
宋哲曉得岑春煊的話並冇有大要上那麼大義凜然,恐怕也有估計幾分故裡情分在內裡,岑春煊的故鄉是廣西。不過岑春煊能夠在這個時候站出來和宋哲站在同一戰線上,也叫宋哲對岑春煊另眼相看。
今後以後,廣東省已經不再是糧食出口大省,轉而變成糧食入口大省。
廣東巡撫鹿傳霖返鄉祭祖。廣東佈政使岑春煊固然不喜宋哲,但他也冇有趁機怠慢政務,扯宋哲的後腿,獲得糧價高漲的動靜後就急倉促的來找宋哲籌議。
乾隆末,兩廣總督孫士毅也說:“竊惟粵東處所,住民繁庶,商賈充盈,就廣州一府而論,需米之多,又倍於他郡,偶遇粵西穀船稀到,糧價即不免驟昂。”申明廣東省會市食米的嚴峻。
岑春煊聞言,不由哈哈大笑,看向宋哲的目光和緩了幾分敵意。
這是一個為人熟知的諺語,但是到了晚清時候,這一句話已經成為汗青。起碼這個湖廣,已經不再包含廣東了。
按照廣東省海關陳述:道光十年(1830),廣州共入口糧船15艘,裝米5965000餘斤,穀1220400餘斤。十一年,船17艘,米5920500餘斤,穀928000餘斤。十二年十月二旬日前。糧船29艘,裝米12264000餘斤,穀15萬餘斤。入口糧食的數量節節爬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