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鳳穿殘漢 - 第三十一節 開拓眼界

第三十一節 開拓眼界[第1頁/共4頁]

固然曹丕和蔡吉早已訂有婚約,可現在與蔡吉同處狹小的空間內還是讓他多少有些不適應。特彆是車廂內還坐著另一個礙眼的傢夥。比擬曹丕的拘束,孫權的一舉一動倒是落落風雅,很有幾分放浪不羈的名流風采。不過孫權的舉止在曹丕眼裡倒是輕浮之極,令他有一種恨不得將對方一腳踹下車去的打動。可惜此地並非許都,曹丕就算牙再癢,也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孫權在他身邊裝腔作勢。跟著車外的侍女放下幕簾,車廂完整變成了一個封閉的空間。蔡吉靠在扶幾上,細心打量了一番麵前的兩個少年。幼年的曹丕內斂恭敬,尚未褪去稚氣的臉上,唯有一雙富有曹家特性的丹鳳眼透著鋒利機靈。而正介於少年與青年之間的孫亞夫則眉飛入鬢,眼帶桃花,甚是張揚自傲。不過蔡吉這會兒招兩人上車,可不是純真為了養眼的。跟著牛車吱吱轉起,蔡吉換了個坐姿開口向曹丕與孫權問道,"不知兩位如何對待梵學?""他山之石,能夠攻玉。梵學甚是精美,梵唄更是好像仙樂。"孫權搶先作答道。梵唄即佛教音樂,因其極富異域風情,在漢末頗受上層人物愛好。汗青上曹丕的弟弟曹植就在遊魚山之時,聽到山穀流水聲,清揚哀婉。在諦聽很久後,曹植深有所悟,乃摹其音節,按照《瑞應本起經》寫為梵唄,撰文製音,傳為後式。這曲《魚山梵》在唐朝時傳入日本、朝鮮諸國,而曹植也被東亞國度奉為了梵唄鼻祖。當然眼下的曹植年僅十歲。而作為他哥哥的曹丕就算是對梵唄心有好感,這會兒為了對於"無恥之徒",也不得不唱起了反調,"梵學固有獨到之處,然其僧徒勞人力於土木之功,奪人利於金寶之飾。長此以往,易使物力凋瘵,民風澆詐。故丕覺得此拜佛之風不成漲。""曹公子多慮也。不過是些愚夫愚婦,借佛之名祭奠方術,與梵學何乾。"孫權不覺得然地笑了笑。在他看來蔡吉既然肯出資幫助支謙翻譯佛經,那必是對梵學心存了好感。但是親目睹過蔡吉斥責玄女祠的曹丕,遠比孫權清楚齊侯對宗教的態度。但見他義正辭嚴地駁斥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昔徐州牧陶恭祖好佛。其帳下小吏笮融便大起浮圖寺,以黃金鑄屠像,裹挾信眾萬人不足。恭祖身後,笮融領其信徒殺官作反,為禍徐揚二州數載方為官軍所滅。如此前車之鑒。豈可不防!"曹丕對佛教謹慎的態度,讓蔡吉甚是對勁。引進梵學是一回事,辦理宗教則是彆的一回事。總的來講,曹丕的一席話代表了漢朝士林對佛教的支流觀點。在漢儒看來佛的蠻夷身份,以及不知臣君之義、父子之情的教義都是要嚴加防備的東西。以是佛教傳入中原雖已百年不足,但在漢朝卻始終冇能昌隆起來。蔡吉對佛家的態度當然也是謹慎的。因為這個期間的佛教並非後代已與中原文明融會的漢傳佛教。初期傳入中原的佛教不但具有進犯性,並且權力慾極重。僧侶在操縱信徒的虔誠大肆斂財之餘,還裹挾民意,乃至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