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東萊見聞[第1頁/共5頁]
div>
張謹躬身答道,“回吳侯,謹曾遊學豫、徐、青三州。”
對於張昭不苟談笑的風格,孫策早已習覺得常。在他看來張昭雖為人呆板,好說教,卻同時也是東吳不成或缺的重臣。本來孫策性子暴躁,暮年撻伐江東之時曾獲咎很多處所宗黨豪強,乃至還一度留下了嗜殺之名。乃至於那會兒的江東百姓一聽“孫郎至”,無不驚駭萬分,藏身於鄉野之間。幸虧不久以後廣陵人張紘向孫策保舉了張昭。張昭是徐州的名流,不但熟於政務,且非常善於同士族打交道。在他的馳驅之下,孫策慢慢修複了與江東宗黨豪族之間的乾係,東吳的內政也在他與張紘聯袂管理下也很快走上了正軌。
而周瑜則進一步詰問道,“如此說來,青、徐二州豈不已成承平之世?”
“品茶?對弈?”對這些花架子不感興趣的孫策隨口問道,“爾都曾遊學過那邊?”
“不瞞吳侯,東萊豪傑多來自異地,郭奉孝、賈文和、龐士元皆是如此。”張謹拱手答道。
“殿試測驗策就政事、經義等設問,令招考者作答。”張謹答道。
“青州?”不覺麵前一亮的孫策脫口問道,“可曾去過東萊?”
以是周瑜的話音剛落,張昭也跟著點頭擁戴道,“蔡安貞不愧為女中管子。”
張昭還是板著張臉點頭道,“不善於。”
孫策看了張昭一眼,遊移地說道,“聽張郎所言開科取士彷彿頗費周章。此事還是等孤取了桂陽再行商討。”
既然是要談遊學經曆,天然不成能一兩句話就說清楚。是以周瑜當即差人在就近的一棵榕樹下鋪上氈毯,四人就此席地而坐聆聽張謹報告他在東萊的所見所聞。早有籌辦的張謹清了清嗓子欣然報告道,“建安初年謹隨家師公河公受邀前去東萊出亡。家師在黃縣受聘為講武堂博士,一麵傳授算學,一麵編輯《算經》。謹也就此在東萊一住就是三年,直至前年才分開東萊前去青、徐二州遊學。”
“見過。”張謹說這話時,不自發地帶上了一絲對勁之色。不過孫策與周瑜都冇有介懷此事。因為能見蔡安貞一麵確切是件值得高傲的事。
孫策與周瑜耳聽青、徐二州如此承平,不由暗自互換了一下眼神。話說若非袁紹稱帝讓曹操和蔡吉占了天下大義,孫策早就想趁他二人與袁紹爭戰之際北上偷襲徐州。究竟上,在另一個時空的汗青中,孫策也確切是這麼做的。而現在在得知青、徐二州境內民氣穩定以後,孫策在光榮冇有被衝昏腦筋的同時,也對這兩州有了新的熟諳。
但是孫策的話音剛落,便有人朗聲介麵道,“兄長如果得空籌辦此事,權可替兄長分憂。”
可張昭卻點頭否定道,“不成。文瑞不善舞文弄墨。”
是 由】.
卻見周瑜如有所思地向張謹問道,“瑜也傳聞過東萊開科取士之事。不過光是科考僅能考校才調,至於考生品性又如何鑒彆?”
在場世人雖不熟諳龐統但經張謹這麼一先容,加上其又得蔡吉的賞識,便不約而同地將龐統視作了冉冉鼓起的青年豪傑。卻聽孫策由衷感慨道,“未能得見此等才俊,可惜,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