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東萊見聞[第3頁/共5頁]
卻見周瑜如有所思地向張謹問道,“瑜也傳聞過東萊開科取士之事。不過光是科考僅能考校才調,至於考生品性又如何鑒彆?”
張謹點頭,“去過。”
蔡吉的“開科取士”彷彿一股清泉,讓天下士人看到了一種更加矯捷,更加公道的人才提拔體例。是以哪怕到目前為止蔡吉隻開科了一屆,還是引來了浩繁名流士人爭相研討。張昭便是此中之一,而周瑜則算是半個。
“瑜也感覺此事不當。”周瑜點頭進言道,“不過伯符倒是能夠鑒戒蔡安貞之策,廣征民夫開墾軍屯。”
孫策冇想到張昭此次帶來的是他的族侄,不由獵奇地打量了一番站在張昭身後的年青人。而張謹則以不卑不亢之姿向孫策躬身一拜道,“彭城張謹見過吳侯。”
此番孫策帶著張昭一同南下,為的就是要借他的名譽與手腕安撫沿途宗黨豪強。而張昭也冇有孤負孫策的重托,其不但讓孫策部兵不血刃地拿下了數個城鎮,還壓服了很多處所豪強前來投奔孫策。是以目睹張昭帶了一個陌生的年青人上山,孫策覺得張昭又要向他保舉新人,因而便打趣地說道,“這位郎君瞧著倒麵熟,但是本地才俊?”
“回吳侯,此乃老夫族侄張謹,字文瑞。”張昭拱手作答道。
張昭見狀當即收起心境,帶著一個年青人不緊不慢地上前向孫策施禮道,“見過吳侯。”
張謹卻在心中滑頭地腹誹,怕是爾等見了龐士元尊容,就不覺可惜也。不過打趣歸打趣,張謹還是決定言歸正傳,談一談他對東萊最為賞識的一點——開科取士。話說,任何一個到過東萊的乃至青、徐二州的士人都不成能不開科取士。如此跨期間的提拔人才體例給很多士人都留下了深切的印象。乃至於他們一分開蔡吉治下,就會迫不及待地將的所見所聞同其他士人分享。張謹天然也不會例外。
周瑜的話一針見血地點出了蔡吉的實在目標。漢末的地盤題目非常特彆,一方麵是世家豪強大量兼併地盤讓自耕農喪失地盤,另一方麵則是官府把握大量荒地卻貧乏充足的人丁去開墾。以是說漢末的官府不但要處理地盤兼併的題目,還要同世家豪強掠取勞動力。針對這一特彆的環境,蔡吉的“二五減賦”並非像後代那樣針對地主,而是隻在官府治下的屯戶中實施。如此一來既能吸引流民與隱戶投奔官府,也能變向地迫使世家豪強減租減息。
孫策看了張昭一眼,遊移地說道,“聽張郎所言開科取士彷彿頗費周章。此事還是等孤取了桂陽再行商討。”
“回將軍,東萊科舉分初試、選試、殿試三關。過初試者,需經郡守名流批評以火線能過選試,並插部下一關殿試。批評以孝悌有聞、德行渾厚、結義可稱、操履潔淨、強毅樸重、執憲不饒、學業優敏、文才秀美、才堪將略、體力驕壯十條為準。”張謹說道這裡又彌補一句道,“彆的過了初試,而未能過選試者,亦能留在官府當中充當胥吏。”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