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鳳難為 - 第32章 朝議

第32章 朝議[第1頁/共3頁]

裕王扶著天子進了正殿落座以後,方纔一本端莊的站在天子身後,黃錦表示底下的小寺人放下簾子,在青銅雕九龍的香爐裡頭扔了塊檀香,這才恭恭敬敬的上前奉茶,茶水的溫度都是試過的,恰好入口――他是天子邊上服侍慣了的人,一舉一動,皆是說不出的妥當。

比起高守謙來,對付慣了天子的嚴嵩天然不慌不忙:“《天論》有雲‘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天象之究竟乃定命,正應了那句‘出於數而不成逃’,實非君上之錯。縱有錯也是臣等不察之過......”

行路百八十,不敢忘初誌。

裕王依言起來,膝頭微軟,踉蹌了一下,趕快上前扶住天子。李芳和黃錦這兩位甚得寵任的寺人則是掉隊一步,跟在這對大明最為高貴的父子身後。

“起來吧。”天子吐了口氣,見著前頭嚴嵩顫巍巍的模樣,看了眼邊上的明黃矮墩。

厥後的《明史》對這場大地動亦有記錄:(嘉靖)三十四年十仲春壬寅,山西、陝西、河南同時地動,聲如雷。渭南、華州、朝邑、三原、蒲州等處尤甚。或地裂泉湧,中有魚物,或城郭房屋,墮上天中,或高山突成山阜,或一日數震,或累日震不止。河、渭大泛,華嶽、終南山鳴,河清數日。官吏、軍民壓死八十三萬有奇。

嚴嵩一副感激涕零,恨不能肝腦塗地的模樣:“多謝陛下恩情。”

世人見著裕王都還站著,嚴閣老能得賜座實在是陛下前麵頭一號,內心不免有些設法。不過,嚴閣老既是落了座,言歸正傳,很快便端莊提及賑災之事。

天子本還想說藍道行提早瞻望到了這園地動,但是一想藍道行亦是讓本身本日方纔得知此事,更對那句“天機不成泄漏”信了幾分。高守謙的那句“若述之與口,則休咎更甚矣”到底還是入了心,隻是他肝火未消,仍古道:“既如此,要你何用?”

這話倒是叫人聽著舒暢,到底是本身的兒子,天子也不至於真叫他跪著,稍稍緩了調子:“行了行了,朕知你心誠。不過你年紀還輕,這跪下去,寒氣入了體,今後可有的受。”頓了頓,又道,“起來吧,過來扶朕進殿,和朕一起聽聽我們大明的重臣都有甚麼話說。”聽這話音,天子好似是把怨氣撒在了那些大臣身上。

高守謙不敢多言,伏地不起。

裕王垂目望去隻能見明黃禦座下群臣山呼萬歲的身影,叩拜之時此起彼落,如同山海潮聲,幾近令人耳鳴目炫。可他到底還是靜了心,垂首屏息,安溫馨靜的站在天子身後,一心一意的裝木頭人――天子夙來對兩個兒子狐疑甚重,這時候肯讓他留下已是極好。

士不成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覺得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天子也是一時受了驚――他前頭才方纔接了藍道行的紙條背麵就趕上大地動,不免會感覺這事是上天示警懲戒。當然,千錯萬錯天然不是天子的錯,必定是下頭的人做了甚麼惹了天怒,叫天子給背了鍋。

裕王路上早就想好說辭,他伏地長跪不起:“見此大難,兒臣心憂君父,不敢獨安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