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點名狀[第2頁/共4頁]
陳瞎子走到堂前,當著群盜的麵大聲說道:現當代道陵夷,恰是豪傑豪傑建功立業之秋,吾輩卸嶺盜賊十萬之眾,自漢朝赤眉兵敗以後,分離四方,嘯聚山林,如此“潛隱山嶽、寄蹤江湖”已久,雖隻做些“倒鬥取利、分臟聚義”的活動,卻也常有大圖謀在內,縱觀天下局勢,已是四海動亂,民氣機變,吾輩豈能不動一念?“識時務者可稱豪傑,知世道者當為豪傑”,值此良機,我等豪傑合誌,豪傑同心,必能圖個腰金衣紫,清史留名,也不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匪賊和處所軍閥藉著瓶山盜墓的陣容,用酷刑逼問守塔的老衲,得知鳳鳴古塔底下埋著一座陵墓,能夠是同瓶山元朝將軍一同滅亡的一名番僧。
陳瞎子命掌刑執事上前,重申一遍常勝山戒條,那執事前在堂前香案上擺開諸般刑具,隨後當眾唸叨:“扒灰倒灶忘忠義,折足斷手挖坑埋;以下犯上不平令,八十紅棍皮肉焦;貪水通風有關照,三刀六洞也難饒;言語不慎壞山名,本身舌頭本身嚼……”
陳瞎子說:“摸金校尉?傳聞傳到清末張三爺那一代,這天底下也僅剩三枚摸金符了,民國今後,便再冇聽過世上有摸金的事蹟,當世就算另有三兩個懂分金定穴的妙手,如此世外高人又上那裡去尋?”
這座古塔極有靈異,汗青上曾反幾次覆蓋過八次,每一次不出十年,必定坍塌,並非是偷工減料或是報酬粉碎,古塔坍塌的啟事冇法解釋,直到元朝最後一次補葺,方纔儲存到明天,是處所上著名的古蹟。
燒香敬過了神道聖靈,便是卸嶺群盜每年一次的論功行賞,此中有做奸不法的,也要一一誅罰,所謂“盜亦有道”,盜賊盜乃是梁山本質,官逼民反,落草為寇,或者是懷纔不遇,借這綠林中臨時居住的,並不敷覺得恥,不過盜賊也有盜賊的行規,誰違忌諱了誰就是自尋死路,常勝山裡的獎懲極其嚴格。
等執事逐條念罷了,陳瞎子一招手,就有人將七八名盜眾五花大綁押到堂前,這幾小我都是此前瓶山山崩之時,同那些軍閥軍隊的逃兵一起,捲了寶貨臨陣脫逃的怯懦之輩,厥後都被擒了返來,他們見盜魁麵沉似水,廟堂高低一派殺氣,自道此番必死了,個個彆如篩糠。
陳瞎子說卸嶺群盜一慣是以盜墓取利為主,古時隨便一座帝陵,便納儘了當時天下財產的大半,隻要盜他一座無缺無損的帝陵,或大諸侯王墓,那金珠寶玉,乃至上古的珍物,隻怕上萬人數月也取之不竭,日前剛好得悉,闌滄江乾遮龍山後,正有一座“獻王墓”,墓中窮奢寂靜,多不是人間之物,如能盜發了此墓,大事必成,墓中寶貨,十世也花消不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