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七章 袁世凱的進擊(四)[第1頁/共3頁]
當然,兩邊的火力、戰役力也不能和一戰期間的同盟國、協約國的軍隊比擬,是以稱為微型版的一戰到是真的非常恰當。
但發脾氣也處理不了題目,是以耆善鬨了一通以後,也隻能命令抬轎進宮,去麵前溥偉稟報此事。
二嚴懲德估朝廷、軍隊中的貪腐職員,對貪腐嚴峻的人,處以極刑;
實在這些環境耆善內心都曉得,因為乾這些事情的軍需官、采辦、書辦、帳房甚麼的,都是赤手套,他們背後的是德佑朝廷的高官,真正的肥肉都被高官們吃了,這些人實際也就隻能喝幾口湯,而耆善也不以為有甚麼不對的,大清這200多年不都如許過來了嗎!有甚麼可大驚小怪的,耆善家裡的幾個執事就當上了采辦,這幾個月來就進帳了兩萬兩白銀。
本來清廷時候,軍隊就是貪腐的重災區,德佑朝廷天然也不例外,現在戰事對峙,德佑軍在火線的兵力己達28萬,如許龐大的軍隊,每天所需求的物質和兵士的軍餉天然都是一個龐大的數量,是以各路的牛鬼蛇神都像看到血的蚊子一樣,簇擁而來。雁過拔毛、獸走留皮,就是鐵公雞也要刮下一層削來。成果天然是隻能苦了火線的兵士,軍餉能拿到一半就算好的了,口糧不但被減少,並且還是以次充優,或是夾砂帶石的。
一要求德佑朝廷立即將火線德佑軍的軍隊批示權交給軍事參謀團的團長,法國人拉瑪上校;
耆善看完以後,神采大變,忿然道:“領事宿世,你們這一樣的要求,未免也過分份了吧。”
同時參謀團對兩邊的陣地防備力也停止了評價,以為群眾軍的一個師完整足以攻破兩邊的陣地,當然會有必然的喪失,因為群眾軍的一個標準師裝備有56門75毫米火炮,24門100毫米火炮,再加上各種口徑的迫擊炮200餘門,機槍也有200餘門,是以單論火力來講,是要比兩邊的軍隊都要強大的多。當然袁軍集合了500門75毫米火炮,在火炮數量上要較著賽過群眾軍的一個師,但群眾軍的一個師有24門100毫米火炮,能力弘遠於75毫米火炮,這可不是簡樸的靠數量能夠填平的,並且群眾軍的練習、本質更是要遠賽過兩邊。而換成了是袁軍,參謀團以為也是有5成的掌控,詳細成果,還要看臨陣的批示調劑。
而察看了幾天以後,參謀團根基能夠肯定,在長沙練習時模似構建的敵軍陣地也確切有7、8分類似,團體來講這個陣地的缺點很大,起首是戰壕的深度不敷,並且過分平直,貧乏拐角,對火炮的防備不敷,當然現在袁軍隻要75毫米火炮,這個缺點的影響到也不是很大。另一方是陣地的縱深不敷,全部陣地的縱深約莫在1000米擺佈,在一戰期間,陣地的縱深凡是都在5-10千米, 而袁軍這邊安插的陣地實在也是半斤八兩,兩邊到是旗鼓相稱。
是以在耆善看來,洋人這完整就是在借題闡揚,目前隻是為了節製德佑朝廷,因為遵循英法兩國的交際照會,等因而要求德佑朝廷將軍權、財權都交給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