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第十五章[第1頁/共3頁]
“哈哈,可不是嗎,這許家娘子心靈手巧啊,這南邊的吃食也會做,我老頭子活了半輩子,還冇見過那麼精美的點心哩,味道也好,就是小巧了些,要頂飽可要多吃幾籠。”老闆吧嗒吧嗒嘴,很有些意猶未儘的意義。
觀音橋上的買賣人一邊做著買賣,一邊相互打著號召,閒談幾句。
因為恰是夏季,農婦多數閒在家裡,無所事事,正愁找不到事做,聽聞許娘子雇人,都紛繁求人保舉,杜氏撿了兩個勤奮利落的,說定了一小我每日給五個大錢。
有了這兩小我,杜氏和貞娘就省了很多力量,許娘子鋪子裡的吃食也日漸馳名,本來隻是些平頭百姓來買,厥後另有些閨閣蜜斯夫人打發財人來買,嚐了也是讚口不斷,鋪子裡的買賣更加紅火起來。
正月十五,為了花燈節,很多商家都出來做買賣了,這一日是上元節,平時養在深閨的女人媳婦也都出來逛逛,送燈,拜月老廟,買花燈,恰是買賣好的時節。
貞娘清脆甜糯的聲音一向在反覆著說:“這包子裡有湯汁,謹慎燙著”
許娘子辣醬原就是順義出了名的小食,現下又多了湯包?當然要嚐嚐看,順義是北方,一貫對江南風景時髦非常推許,聽聞這是江南的聞名點心,也不貴,五個大錢,都趕著買上一籠嚐嚐,待買到手裡一看,那烏黑晶瑩、小巧小巧的模樣,竟讓人不知該如何下口了。
一輛青色棚頂的馬車緩緩駛來,車身不大,套了兩匹駿馬,趕車的是個高大的中年男人,穿戴深藍色三紗木棉布短褐,紅色綁腿,烏拉草編的棉窩子鞋,長臉,麵龐端肅,看上去很有幾分嚴肅。
本地有個不成文的民風,每到仲春二這日,鎮上統統的買賣家都會搬到觀音橋去,構成一個集市,給來極樂寺燒香拜佛的人行個便利,也讓佛祖保佑這些買賣人家來年買賣紅火。
“哦,那是我們這馳名的許娘子家,他們家的水晶湯包、辣麵片、另有辣醬最是著名,不過那辣醬賣冇了,隻剩下水晶湯包和辣麵片了,客人有興趣能夠去買些嚐嚐,味道好的很呢。”
那車伕將車停在觀音橋下,回身跟馬車裡的人說了幾句,一縱身跳上馬車,尋了個茶攤要了碗熱熱的杏仁茶。
貞娘內心一震,按大金朝律法,帝、後大帶、皇後常服、郡王宗子朝服、輔國中尉公服、郡王宗子夫人至縣主冠服、文武官朝服、祭服,都常用羅製成,庶人、農夫、商賈不得穿羅。這車子看上去儉樸無華,車伕至車內的人穿戴也都不甚繁華,可隻這一隻靠墊便值十幾銀子,並且敢用這織金羅做靠墊來用的,必定是侯府或王府。
“你這裡有啥吃的冇有,我們仆人家餓了,想尋點吃的。”
茶攤的老闆是個五十幾歲的老爺子,半輩子都擺著攤子,脾氣開暢喜談,來往的客人都愛在這喝茶跟老爺說上幾句笑話。
“好咧!”貞娘痛快的讓杜氏端了四籠湯包下來,邱娘子利落的盛了兩碗麪片。
杜氏和貞娘就趕著這一日開張了。
看來是本地著名的小吃,不如嚐嚐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