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論道(四)[第2頁/共2頁]
卻聽長靖真人道:“陰陽家倒也罷了,墨、儒、法三家接踵論道,很有些尋事之嫌。前人設定這等挨次,也不知是否成心而為。”
最後,惠通道:“世俗當中,君子用邪法,邪法即為正;邪人用正法,正法即為邪。同理,有德者施怨,怨即為德;無德者施德,德亦為怨。是以,人間必須起首為德怨正名,正名以後,方可議論如何相報。”
但是,聽了數家,卻呈現了數種體例,並且每一種體例都很有事理,令人辯駁不得。
並且,法家對於“以德報德”也有不滿,說道:“德有輕重厚薄之分,人施我以德,我還之以德,看似公允,實在二德毫不對等,並不公允。人間並無完整對等之德,恰好能夠相報。? ? 人施以厚,我還之以薄。我曰,德以報矣。但人卻不覺得然,以為德不足之,尚未報完。如此,德便能夠轉化為怨。若人施以薄,我還之以厚。我卻感到不公,其理如一。是以,報德亦應依法。並依法重賞,倡導世人施德。長此以往,大家施德,天下方可承平。”
長清道者卻道:“百家論道,向來便是針鋒相對,直指對方死穴停止抨擊。若不然,又怎能促進各家不竭進步,構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麵呢?”
肖逸聞之,微微點了點頭,心道:“此言和《品德經》中所言,‘和大怨,必不足怨’,有些附近。”
這與那兵家所論很有些近似。不過,兵家依托察看來測度對方企圖,名家卻要給德、怨定名,為德、怨立標準。如此,有了標準可依,報德抱怨的題目也就簡樸易解了。
世人聽罷,無不點頭道:“不錯,德怨不分,不管以善抱怨、以德抱怨、以直抱怨,還是以怨抱怨,以法抱怨,都是空中樓閣,做不得準。”(未完待續。)
此中,兵家論道,說了一句話,卻聽肖逸暗自一驚,深覺得然,留上了心。
名家所言:馳名,則治;知名,則亂。其所說也確切有理。
“到底哪一種纔是最好之法呢?”肖逸眉頭深蹙,想之不通。
長靖真人擺手道:“如果那般,論道時必定出色,但能夠加深三家之間衝突,委實不成取。”
德怨既不建立,那麼諸家所論之道也就冇了意義。
隻聽那惠通道:“名不正則言不順。在論報德抱怨之前,應弄清楚何為德,何為怨?”
在平常人看來,不管何事,必定隻要一種精確的處理之道。如報德抱怨之事,也定然隻會有一種回報體例是精確的。
肖逸曾與法家韓離秉燭夜談,對法家之道算得上精通,不必去聽,也曉得韓離將如何論道。? ?
青兗之地乃是古文明發源地之一,以是在儒、名二家之間,夾著很多名不經傳的流派。
肖逸聽罷,驚詫道:“三家之道,多有相悖,讓其緊挨著論道,豈不明擺著挑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