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士容論第六[第3頁/共4頁]
得時之黍,芒莖而徼下,穗芒以長,摶米而薄糠,舂之易,而食之不噮而香。如此者不飴。先時者,大本而華,莖殺而不遂,葉槁短穗。後時者。小莖而麻長。短穗而厚糠,小米鉗而不香。
唐尚敵年為史,其故交謂唐尚願之,以謂唐尚。唐尚曰:“吾非不得為史也,羞而不為也。”其故交不信也。及魏圍邯鄲,唐尚說惠王而解之圍,以與伯陽,其故交乃信其羞為史也。居有間,其故報酬其兄請,唐尚曰:“衛君死,吾將汝兄以代之。”其故交反興再拜而信之。夫可托而不信,不成信而信,此愚者之患也。知情麵不能自遺,以此為君,雖有天下何益?故敗莫大於愚。愚之患,在必自用。自用則戇陋之人從而賀之。有國若此,不若無有。古之與賢今後生矣。非惡其子孫也,非徼而矜其名也,反實在也。
是故得時之穗興,失時之稼約。莖相若,稱之,得時者重,粟之多。量粟相若而舂之,得時者多米。量米相若而食之,得時者忍饑。是故得時之稼,其臭香,其味甘,其氣章,百日蝕之,耳目聰明,情意睿智,四衛變強,<歹凶>氣不入,身無苛殃。黃帝曰:“四時之不正也,正五穀罷了矣。”
六曰:凡農之道,厚之為寶。斬木不時,不折必穗;稼就而不獲,必遇天菑。夫稼,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養之者天也。是以人稼之容足,耨之容耨,據之容手。此之謂耕道。
作者:呂不韋
豐年瘞土,無年瘞土。無失民時,無使之治下。知貧富利器,皆時至而作,渴時而止。是以老弱之力可儘起,其用日半,其功可使倍。不知事者,時未至而逆之,時既往而慕之,當時而薄之,使其民而郤之。民既郤,乃以良時慕,此處置之下也。操事則苦。不知高低,民乃逾處。種稑禾不為稑,種重禾不為重,是以粟少而失功。
草諯大月。冬至後五旬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也。於是始耕。孟夏之昔,殺三葉而獲大麥。日至,苦菜死而資生,而樹麻與菽。此告民地寶儘死。凡草生藏,日中出,犭希首生而麥無葉,而處置於蓄藏。此告民究也。五時見生而樹生,見死而獲死。天下時,地生財,不與民謀。
故當時之務,不興土功,不作師徒,庶人不冠弁、娶妻、嫁女、享祀,不酒醴聚眾;農不上聞,不敢私藉於庸。為害於時也。然後製野禁。苟非同姓,農不出禦,女不過嫁,以安農也。
所謂今之耕也營而無獲者,其蚤者先時,晚者不及時,寒暑不節,稼乃多菑。實其為畝也,高而危則澤奪,陂則埒,見風則亻厥,高培則拔,寒則雕,熱則脩,一時而五六死,故不能為來。不俱生而俱死,虛稼先死,眾盜乃竊,望之似有餘,就之則虛。農夫知其田之易也,不知其稼之疏而不適也;知其田之際也,不知其稼居地之虛也。不除則蕪,除之則虛,此事之傷也。故畝欲廣以平,甽欲小以深,下得陰,上得陽,然後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