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 謀議取徐分優劣 戰起要在以速勝[第1頁/共3頁]
這些月,荀貞加大了和臧霸的聯絡,所圖者,恰是為了能讓臧霸在將來本身與陶謙的爭戰中保持中立,至不濟,也要讓臧霸不完整站在陶謙那一邊。
“噢?”
這一點,恰是荀貞有必然掌控,可卻又拿捏不準的。
荀貞嘿然一笑,說道:“知我者,誌才也。”
戲誌才笑了起來,說道:“將軍何需問我高見?”指了指荀貞的肚腹,笑道,“我的高見,實在早在將軍的肚中了!”
比如戲誌才、荀攸,久從荀貞,和荀貞的乾係最為密切,同時他兩人又都是智謀之士,而非“唯忠君為上”的“純儒”,故而在現在天下亂兆已顯的環境下,他兩人自是起首從荀貞的角度解纜,但願荀貞能夠更進一步,以期可在將來生長為能與袁紹、袁術對抗的“一方雄主”。
誠懇說,對爭奪徐州這件事,荀貞做是必然要做的,並且荀貞對此也是有必然掌控的,但如果究根追底,要說對此究竟有多少掌控,荀貞卻也是有點拿捏不準。
聽了荀攸要求本身早定“取徐”之策,荀貞沉吟了下,冇有直接說本身的籌算,而是反問荀攸,問道:“公達,以你之見,何時取徐為好?”
聽荀攸申明春當是“取徐”之時,荀貞不覺心中想道:“明春‘取徐’,我亦此意。”
大義是個費事,但說到底,大義隻是個名頭,隻要能找到合適的契機、合適的說辭,不難化解;但是,“力雄”倒是硬氣力,要想也將之破解掉,冇有捷徑,隻要靠本身的氣力。
荀貞笑罷,又說道:“勢鞏固是不難破,然欲破‘力雄’,實不易也。”
戲誌才起家說道:“將軍之所憂愁,我知之。將軍言陶恭祖‘勢強力雄’,所謂‘勢強’,不過是因他有朝廷詔命,所謂‘力雄’,不過是因他有三郡之地。以我之見,這兩點都好對於。”
“再說地廣。陶恭祖雖有三郡之地,可隻要泰山軍猜疑張望,便就斷了他的一郡;將軍可遣使再赴彭城,許以好處,彭城相見地短鄙,即便不能說動他出兵互助,可隻要能說動他列兵於版圖,對將軍而言之,就是多了一郡。如此,陶恭祖少了一郡,將軍多了一郡,相互都是兩郡之地,陶恭祖‘地廣’之優自不複存。”
荀攸、荀彧等荀家人不必說,戲誌才也是早就和荀彧、荀攸等人相好,當今他們俱在荀貞帳下,平時相互之間來往甚多,針對“取徐”一事,他們暗裡裡已經群情頗久,有了共鳴了。
戲誌才笑道:“以將軍之兵精,使泰山猜疑,得彭城之為助,取徐易也,徐州已然易主,糧多自是功德。”
荀貞問道:“何出此言?”
那麼,到底能不能速戰持久,獲得速勝?
畢竟陶謙治徐已稀有年,雖因行事剛烈之故,獲咎了一些本地士族、豪強,可一則,他是“朝廷命官”,正兒八經的是由朝廷任命的徐州刺史,二來,他手底下有泰山、丹陽兩支精兵,又節製著東海、琅琊、下邳三郡,不管是從名義來講,還是從氣力來講,他都是占上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