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書治要》的前世今生[第4頁/共6頁]
第五篇是《敬慎》。它說的是,一小我如何麵對本身的題目。很多人都能夠勝利地操控彆人,卻向來不能操控本身。比如,你討厭一小我,但是,你又不敢去打他。因而你在內心就惡向膽邊生。這句話很深切,“惡向膽邊生”,這不但是個描述,實在也代表了某種心機反應,也就是肝收縮。這時,你冇有去打人家,你的肝又收縮,並且,各種腺體、激素都分泌出來了,血糖也增高了。血糖增高,是為了適應能夠產生的狠惡戰役而產生的心機反應。但是,您不脫手,這些東西就全數鬱積在您的肚子內裡。那麼,這類險惡的動機最後傷到了誰?隻能傷到一小我,就是您本身!以是一個常常活力的人,不管他做了多少功德,他都是一個不幸而可悲的人。有一名中醫教員,他曾經跟我說過一句話,這句話我一向記得。他說:火燒功德林。
《群書治要360》的開篇是《君道》,第二篇是《臣術》。《君道》奉告你該如何做君子、做本身的仆人、做一家之主,如何去做帶領者。《臣術》奉告你該如何做好一個辦事供應商――你為老闆辦事也好,為老婆辦事也好,或者是為老百姓辦事也好,你都是彆人的仆人――如何做好你仆人的角色。做臣子做得不好,很輕易被殺頭的,你覺得你具有一身的才調,或者是一些文憑,你就能夠行走江湖嗎?錯矣!錯矣!以是,《臣術》這本書是很值得研討的。
比來一段時候,我每天早晨花半個小時看這本書,經常掩卷深思。筆者38歲才得以看到這本書,這是多麼遺憾的事情!如果我在20歲時看到這本書,該有多好!不過,能夠在38歲有幸看到這本書,我已經很滿足了。
《群書治要》有一個題字,“古鏡今鑒”,關頭是上麵的落款,“習仲勳”。這個簡樸的題字內裡,反應出很多題目。我信賴,在這個時候和大師一起來分享《群書治要》,是一件很成心義的事情。說到《群書治要》,梁或人想跟大師分享暮年的一個機遇。實在我之前是不曉得這本書的,以我的文明,我如何會曉得呢?大抵是2011年,我的一名中醫教員過世了,有一名高僧為他做一些摒擋後事的事情。其間,這位高僧送了我一本書,叫《群書治要360》。不要瞥見“360”,大師就想到殺毒軟件,想到360手機,或者是京東商城。“360”是“360句話”。
如果我們把中國文明概括成《群書治要》,將《群書治要》概括成《群書治要360》,再從《群書治要360》中提煉出一句話,並從這句話中提煉出一個字,那就是“仁”字。當然,“仁”以後,就是一個“義”字。“義”是甚麼?義就是同理心。“義者,宜也”,指的是大師都遵循的社會左券,一個根基品德原則。甚麼叫當代社會的根基品德原則?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叫“義”。你不喜好的東西,就不要強加給彆人,這是我以為這個社會應當遵循的一個根基品德。大多數人都不能做到財產的劃一,但起碼要做到機遇的劃一。社會生長要考查兩個要素:一個是效力,另一個是公允。社會在更有效力的同時,要更加公允。不然,天下就不會承平。以是,我跟大師分享《群書治要》,我以為我算是一個**絲知識分子,或許稱不上知識分子,但起碼是個曉得分子、學習分子。我但願通過這本書,在修身、齊家等方麵,與大師一起分享上古期間傳下來的中國人真正的聰明。即便你不是國度帶領人,你也能夠成為本身的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