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 下篇 五金》譯文[第1頁/共10頁]
金多出西南,取者穴山至十餘丈見伴金石,便可見金。其石褐色,一頭如火燒黑狀。水金多者出雲南金沙江(古名麗水),此水源出吐蕃,繞流麗江府,至於北勝州,迴環五百餘裡,出金者稀有截。又川北潼川①等州邑與湖廣沅陵、漵浦等,皆於江沙水中淘沃取金。千百中間有獲狗頭金一塊者,名曰金母,其他皆麩麥形。入冶煎煉,初超卓淺黃,再煉而後轉赤也。儋、崖②有金田,金雜沙土當中,不必深求而得。取太頻則不複產,經年淘煉,如有則限。然嶺南夷獠洞窟中金,初出如黑鐵落③,深挖數丈得之黑焦石下。初得時咬之柔嫩,夫匠有吞竊腹中者,亦不傷人。河南蔡、鞏等州邑,江西樂平、新建等邑,皆高山掘深井取細沙淘煉成,但酬答人功所獲亦無幾耳。大略赤縣以內隔千裡而平生。《嶺表錄》④雲,住民有從鵝鴨屎中淘出片屑者,或日得一兩,或空無所獲。此恐妄記也。
②交箑(shà):團扇。
凡倭鉛古書籍無之,乃近世所立名色。其質用爐甘石熬煉而成。繁產山西太行山一帶,而荊、衡為次之。每爐甘石十斤,裝載入一泥罐內,封裹泥固以漸砑①乾,勿使見火拆裂。然後逐層用煤炭餅墊盛,其底鋪薪,生機煆紅。罐中爐甘石熔化成團,冷定毀罐取出。每十耗去其二,即倭鉛也。此物無銅收伏,入火即成煙飛去。以其似鉛而性猛,故名之曰倭②雲。
宋先生說:人分十個品級,從崇高的王、公到卑賤的輿、台,此中貧乏一個品級,人的立品處世之道就建立不起來了。大地產生出貴賤分歧的各種金屬(五金),以供人類及其子孫後代利用,這二者的意義都是一樣的。貴金屬,大抵一千裡以外纔有一處出產,近的也要五六百裡纔有。五金中最賤的金屬,在交通稍有不便的處所,就會有大量的儲藏。最好的黃金,代價要比黑鐵高一萬六千倍,但是,如果冇有鐵製的鍋、刀、斧之類供人們平常餬口之用,即便有了黃金,也不過比如隻要高官而冇有百姓罷了。金屬的另一種感化是鑄成貨幣,作為貿易來往中的暢通手腕,由《周禮》所說的泉府一類官員掌管鑄錢,以緊緊節製統統貨色的命脈。至於彆離金屬的好與壞,指出它們代價的輕與重,這是誰開的頭,使得它們相互相輔相成而又永久地起感化呢?
銀
【註釋】
【註釋】
凡銅供世用,出山與出爐止有赤銅。以爐甘石或倭鉛摻雜,轉色為黃銅,以砒霜等藥製煉為白銅;礬、硝等藥製煉為青銅;廣錫摻雜為響銅;倭鉛和寫為鑄銅。初質則一味紅銅罷了。
凡雲南銀礦,楚雄、永昌、大理為最盛,曲靖、姚安次之,鎮沅又次之。凡石山硐中有鉚砂,其上現磊然小石,微帶褐色者,分丫成徑路。采者穴土十丈或二十丈,工程不成日月計。尋見土內銀苗,然後得礁砂地點。凡礁砂藏深土,如枝分撥彆,大家隨苗分徑橫挖而尋之。上楮橫板架頂,以防崩壓。采工篝燈逐徑施鑊,得礦方止。凡土內銀苗,或有黃色碎石,或土隙石縫有亂絲形狀,此即去礦不遠矣。凡成銀者曰礁,至碎者曰砂,其麵分丫若枝形者曰鉚,其外包環石塊曰礦。礦石大者如鬥,小者如拳,為棄置無用物。其礁砂形如煤炭,底襯石而不甚黑,其高低稀有等(商民鑿穴得砂,先呈官府驗辨,然後定稅)。出土以鬥量,付與冶工,高者六七兩一鬥,中者三四兩,最下一二兩(其礁砂放光甚者,精華泄漏,得銀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