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 下篇 珠玉》譯文2[第1頁/共5頁]
⑥懼中官開采:明朝天子以寺人監各地礦、稅等事,所到橫征暴斂,民不聊生,故地有異產,俱不敢上聞,恐減輕本地百姓承擔。
【譯文】
①簪笈、鉤結:簪釵、鈕釦。
【註釋】
⑦纏絲瑪瑙:有紅、白絲紋的瑪瑙。原文為“錦纏瑪瑙”,當為“纏絲瑪瑙”,蓋因作者引《本草綱目》時將高低文作了弊端斷句而至。
③火齊:章鴻釗《石雅》釋為雲母(Mica),透明單斜晶係,聚合體內呈鱗片狀,為鉀、鎂等金屬的鋁矽酸鹽,尤指白雲母(Mascovite),成分為K&2O.3A1&2O.6SiO&22H&2O。曆代多將火齊與火齊珠相混,但章氏以為二者有彆,火齊珠為水晶珠,成分為SiO&2,亦屬透明體。此處作者指水晶珠。
③神木、府穀:均在今陝西北部榆林地區。
【註釋】
②占城:占婆(Champa),古稱林邑,越南中南部的古地名。
①琉璃石:從高低文義觀之,此處指燒造玻璃(ɡlass)及玻璃釉質glaze(琉璃瓦釉)所需的礦石,主如果石英(Quartz)等含二氧化矽SiO&2的礦石。
①同李時珍《本草綱目》中關於鬆脂變虎魄及虎魄拾芥的出色闡述比擬,這裡一大段神怪之談倒是該當刪去的。
瑪瑙:既不是石,也不是玉,中國出產的處所很多,有十幾個種類。所獲得的瑪瑙,多用作髮髻上彆的簪子和衣釦之類,或者作棋子,最大的作屏風及桌麵。上等瑪瑙產於寧夏塞外羌族地區的戈壁中,但本地也到處都有,商販不必去那樣遠販運。現在在北京所賣的,多產於山西大同、河南蔚縣九空山及河北宣化的四角山,有夾胎瑪瑙、截子瑪瑙、錦江瑪瑙,種類不一。而陝西神木與府穀所產的是漿水瑪瑙、纏絲瑪瑙,當場賣出,這是大抵環境。辨試的體例是用木頭在瑪瑙上摩擦,不發熱的是真品。偽品雖輕易做,但真品代價本來就不如何高,以是人們也就不肯意多費手腳了。
珠玉與金銀的天生體例相反。金銀受日精,必然埋在深土內構成;而珠玉、寶石則受月華,不要一點泥土袒護。寶石在井中直透青空,珠在深水裡,而玉在險要湍急的河灘,但都受著敞亮的天空或河水覆蓋。珠有螺城,螺母在內裡,由龍神保護,人不敢犯。那些必定利用於人間的珠,由螺母推出供人取用。在本來孕玉的處所,也冇法律人靠近。隻要由玉神將其推遷到河裡,才氣任人采納,與珠宮同屬神異。
④砑(yà)木:以之與木相摩擦。
【譯文】
【註釋】
②原文作“鉤結”,按鉤(ɡōu)為鉤之異體字,與原注“音扣”相違。疑此為“釦(kǒu)結”,鈿又為扣之異體字,則實為“扣結”,即鈕釦。
凡中國產水晶,視瑪瑙少殺⑤,今南邊用者多福建漳浦產(山名寶穴),北方用者多宣府黃尖山產,中土用者多河南信陽州(玄色者最美)與湖廣興國州(潘家山)產,玄色者產北不產南。其他山穴本有之而采識未到,與已經采識而官司曆嚴禁封閉(如廣信懼中官開采⑥之類)者尚多也。凡水晶出深山穴內瀑流石罅當中,其水經晶流出,日夜不竭,流出洞門半裡許,其麵尚如油珠滾沸。凡水晶未離穴時如棉軟,見風方堅固。琢工得宜者,就山穴成粗坯,然後持歸加功,省力十倍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