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一個電影人的誕生 - 第二百十二章 《電影週刊》的專訪

第二百十二章 《電影週刊》的專訪[第1頁/共3頁]

一旁的劉海棠想了想,道:“名字挺耳熟的。”

新藝城對天下影壇熱點題材的改編和翻拍,並不是簡樸化地將故事產生的空間挪移到香港,再將片中的角色置換為香港人。以《最好拍檔》為例,該係列冇有逗留在對007 影片的簡樸仿照上,而是從精力內核上對其停止了本土化的改寫。

“我但是傳聞王佳衛就是因為一向不出本子,才被黃老闆給辭退的。”劉海棠笑說道。

反觀陳家洛,一樣是一副‘本來是他’的模樣。倒不是他多麼耳熟能詳龍小米這個名字,而是回想起方纔來到這裡時,那份《旺角之夜》影片的作者,不就是叫龍小米麼!

“哦哦,《電影週刊》龍小米,我說那麼耳熟。”劉海棠恍然大悟道。

“並且他當導演之前,是一個電影公司的老闆,不是一個創作職員,當時組建的班底很陌生,他隻認得拍照師,卻冇想到第一天拍戲,就讓他完整放不上麵子。因為不懂鏡頭,拍照師卻問他,鏡頭是要35、45還是75、85,當時他說本身差一點哭出來。而就在幾秒鐘的時候裡,他把眼淚嚥了下去。統統人嘩的看著他的時候,他請拍照師幫他。厥後拍了20多30個鏡頭的時候,拍照師才放下拍照機……”

“劉鎮瑋既然要本身單乾,那就再說吧。”本來陳家洛是籌算拉劉鎮瑋入夥的,不過既然他挑選本身開公司,也無傷風雅。

在翻拍過程中,新藝城特彆重視影片與香港乃至亞洲觀眾在代價觀和審美興趣等方麵達成符合。這能夠稱為香港電影一種行之有效的“拿來主義”。

“我跟他談天,他屬於那種很愛侃的範例,說他本身跟王佳衛兩小我借編寫腳本的名義,每天在旅店的房間喝啤酒、吃漢堡,徹夜看球,不亦樂乎,腳本卻遙遙無期。在聽到鄧先生的電話才嚴峻起來,因而連夜冥思苦想,一個早晨就把電影的腳本想好了……”說到這裡,想起劉鎮瑋當時繪聲繪色的模樣,劉海棠都有些忍俊不由起來。

“老闆,龍小米但願能夠給你做個專訪!”

簡言之,《最好拍檔》以合用主義、機遇主義、功利主義和吃苦主義人生哲學解構了007 電影的豪傑主義、浪漫主義和精英主義,表示出濃烈的香港本土文明特性,並開端顯現出這一期間香港電影顛覆統統權威的後當代主義偏向。

現在聽劉海棠的論述,這位做過電影公司總經理的劉鎮瑋同道決訂單乾了。

是以,香港獨立製片墮入低穀,藝術性和思惟性較強而貿易性虧弱的電影落空了儲存的泥土。香港電影步入了更加貿易化、市場合作更趨白熱化的汗青期間。

辦公室內陳家洛正和劉海棠暢聊電影,俄然聽到拍門而入的徐昌說誰要采訪本身,他還冇回過神來道:“我不是讓你推掉統統的采訪麼,龍小米?是哪家報社的。”

“如何說?”

“是《電影週刊》的一名主編。”徐昌看著兩位大佬不像打趣的模樣,有些無語了。

從1981 年起,新藝城就戲仿007 電影,推出了《最好拍檔》係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