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唐時花[第1頁/共3頁]
一日,唐玄宗攜楊貴妃設席亭內,品酒,觀花,賞心。樂工李龜年帶著新選的梨園後輩,執了各自樂器,前來承應。一番叩拜以後,皆在一旁待命唱奏。不料玄宗卻說:“且慢,本日對妃子,賞名花,焉用舊樂詞?”隨即令了樂工李龜年,帶著他的玉花驄馬,去尋李白進宮賦詩掃興。
《隋唐演義》中更是將李白作清平調一事,描畫得詳細而傳奇。
因為,這本就是俗世。
是的,凡是看過成片牡丹的人,都會被那種澎湃彭湃的美感佩服。一盆或是一枝,也似是流落官方的女子,帶著天生的繁華。而牡丹偏又那麼官方,風俗畫中有它,鄉間的陪嫁,都是它。
良辰美景,承平亂世,莫過如此。
牡丹花語:美滿、濃情、繁華、生命、等候。(未完待續。)(未完待續。)
說那李龜年奉旨飛騎,趕緊出宮,去翰林院宣召李白學士,可李白去酒坊裡吃酒去了。李龜年立即拿了李白的冠袍玉帶,回身至市中沿街找尋。過了好久,才聞聲街邊一座酒樓上,有人大聲狂歌。定神一聽,那人恰是李白。進了酒樓,隻見那李白學士已經吃得酩酊酣醉,手中還持杯不放。李龜年上前大聲說道:“奉聖旨立宣李學士至沉香亭見駕。”李白全然不睬,念著“我醉欲眠君且去”。便昏昏欲睡。見此景象,李龜年隻要請人將李白扶上馬背,入宮而去。到得五鳳樓前,有內侍傳旨。賜李白學士走馬入宮。李龜年在頓時給他穿上冠帶袍服,倉促忙忙走至沉香亭,纔將李白扶下了馬。而李白已經醉到了極致,底子不能朝拜。玄宗命人拿了紫氍毹毯,鋪置於亭畔。讓李白稍作憩息。厥後,楊貴妃令人取來池中之水,給李白噴麵,他才醒來,微微展開眼睛,冷不丁見是禦駕,立即掙紮俯伏於地奏道:“臣該萬死。”玄宗遂賜座給李白,又差人去製醒酒湯。吃畢了醒酒湯,玄宗對李白說道:“本日召卿來此,彆無他意。隻為這牡丹花開。朕同妃子賞玩,不欲複奏舊樂,伶工停作,隻待卿來作新詞耳。”李白卻還要喝酒,對玄宗說:“酒渴思吞海,詩狂欲上天。臣妄自稱為酒中仙,惟吃酒醉後,詩興愈高愈豪。”藉著酒力,李白喚來了寺人高力士為他脫去皂靴,又請楊貴妃為他磨墨。酒儘詩出,揮筆即成新詩三章,乃《清平調》三首是也。
那種鋪天蓋地,石破天驚的繁華,也隻要牡丹能夠給。與一朵牡丹的對望,它開得那麼亂世,開得那麼澎湃,開得那麼長夜無荒,便會生出一種恍忽來,狐疑本身在唐朝。氛圍,是唐時氛圍。色彩,是唐時色彩。力道,是唐時力道。
關於牡丹的花枝,另有一個傳說。天授二年臘月月朔,長安大雪紛飛,武則天喝酒作詩,敗興醉筆寫下聖旨:“明朝遊上苑,敏捷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晨風吹。”百花懾於此命,連夜開放,獨牡丹不違時令,閉蕊不開。武則天大怒之下,將牡丹貶出長安,並施以火刑。牡丹遭此災害,體如焦炭,卻根枝不散,在酷寒凜冽中矗立仍然,來年東風勁吹之時,花開更豔,後得“焦骨”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