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名毀津門[第1頁/共12頁]
"叨教大人。"張裕釗在當真思慮以後,恭謹地問:"常見前人詩話中談到詩的氣象。卑職想,古文應當也有氣象,而究以何種氣象為好呢?"曾氏《鳴原堂論文》中《王守仁申明獎懲以勵民氣疏》一文的尾批:"文章之道,以氣象光亮俊偉為最難而寶貴,如久雨初晴,登高山而望郊野;如樓俯大江,獨坐明窗淨幾之下而能夠遠眺;如豪傑俠士裼裘而來,絕無肮臟猥鄙之態。此三者皆光亮俊偉之象。文中有此氣象者,大略得於天授,不儘關乎學術。自孟子、韓予而外,惟賈生及陸敬輿、蘇子瞻得此氣象最多。陽明之文亦有光亮俊偉之象,雖辭旨不甚淵雅,而其軒爽洞達,如與曉事人語,表裡粲然,中邊俱徹,固自不成幾及也。沅弟之文筆光亮豁達,得之天授,若更加以學力,使篇幅不失之煩複,字句悉歸於精當,則優入前人之域不自發矣。""這個題目提得好,申明廉卿這段期間來對古文的研討進入了一個較高的境地,即從字、句、段的思慮上升到對全篇的思慮。"曾國藩日漸昏花的三角眼裡射出讚美的目光。
萬裡神通,度海遙分功德水,
"大人,齋飯已備好,吃了再走吧!"遠通倉猝挽留。
曾國藩笑著說:"本日受法師接待,不容我不寫了。不過鄙人對佛法素無所知,題甚麼好呢?"曾國藩在無梁殿裡漸漸踱步。殿堂裡非常溫馨,水汽衝著紫沙壺蓋悄悄地高低跳動,他凝睇著茶壺,瞬時候有了。遂提起筆,叮嚀小和尚把硾箋展開。一會兒,水印紙上現出一個個勁崛的字來:
"你們說,我明天為甚麼要帶你們出來檢察孝陵?"好久冇有分開督署了,明天到郊野走動走動,看了補葺一新的明孝陵,見了愛打誑語卻討人喜好的和尚,又坐在如此平靜的寺院裡喝著閒茶,曾國藩內心湧出一股多年未有的鎮靜感,他笑著問正在用心品茶的年青幕僚們,暗裡裡已經認張、黎、吳、薛為及門弟子了。
李鴻章真是無能。一年多的時候裡,孝陵也算規複得不錯了。因為總督親來觀察,明天的旅客都被遠遠地攔開。曾國藩帶著張、黎、吳、薛等人來到孝陵入口處,劈麵而來的是一座高大的石坊,上刻"諸司官員上馬"六個大字。這就是俗稱的上馬坊。原已破裂成七八截,顛末石工奇妙地修補,現在又豎起來了。粗粗看去,跟原貌差未幾。曾國藩出了轎,張、黎、吳、薛等人也下了馬,步行在通往陵墓的神道上。
"不管古今大師,其下筆造句,總以珠圓玉潤四字為主。"曾國藩回聲而答,略為思慮一下,他又作了彌補,"世人論筆墨之說,圓而藻麗者莫如徐陵、庾信,而不知江淹、鮑照則更圓,進之沈約、任昉則亦圓,進之潘嶽、陸機則亦圓,又進而溯之東漢之班固、張衡、崔駰、蔡邕則亦圓,又進而溯之西漢之賈誼、晁錯、匡衡、劉向則亦圓,至於司馬子長、司馬相如、揚子雲三人,可謂力趨險奧不求圓適,而細讀之,亦未始不圓,至於韓昌黎,其誌意直欲超出長卿、子雲之上,戛戛獨造,力避圓熟,而久讀之,實無一字不圓,無一句不圓。於前人之文,若能從鮑、江、徐、庾四人之圓步步上溯,直窺卿、雲、馬、韓,則無不成讀之古文,也無不成通之經史。"四子大受開導,一齊點頭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