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曾國藩 - 二 波濤洶湧的洞庭湖中,楊載福隻身救排

二 波濤洶湧的洞庭湖中,楊載福隻身救排[第1頁/共5頁]

"又健忘了!"曾國藩嚴肅地打斷他的話,"我現在已不是侍郎,而是回籍守製的布衣,懂嗎?""是!"荊七一陣惶恐,趕緊改口,"大爺,前麵就是嶽陽樓,您老上去吃點東西吧!這些天來,您老冇有好好吃過一餐飯。"曾國藩冇有作聲,隻是悄悄地點一下頭。自從見到江貴後,曾國藩就處於極度哀思當中。明天船進洞庭湖後,表情纔開端安靜下來。但當他昂首凝睇麵前這座號稱"天下樓"的嶽陽樓時,不由又雙眉緊皺起來。前次遊曆,是在道光十九年初冬。當時的嶽陽樓,是多麼的宏偉壯觀,氣勢不凡!登樓旅遊,酒廳裡高掛的是範仲淹傳誦千古的《嶽陽樓記》,樓下是煙波浩渺的八百裡洞庭。散館進京的二十九歲翰林曾國藩,幾次吟誦著"天賦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警句,豪情滿懷,壯誌淩雲:此生定要以範文正公為表率,乾一番烈烈轟轟、名看重史的大奇蹟!而眼下的嶽陽樓油漆剝落,簷角生草,暗淡無光,人客希少,全冇有昔日那種繁華暢旺的氣象。曾國藩感到奇特。貳內心想,或許是本日的表情大異於先前了吧!

曾國藩呷了一口茶,雖比不上京師買的上等毛尖,但也確切令民氣脾清爽。他冇有想到,破敗的嶽陽樓上卻有如許好的飯菜和能說會道的酒保,表情鎮靜多了。他端起茶碗,向窗外的湖麵瞭望。陽光照在湖水上,出現點點金光。遠處,一片片白帆在遊弋。極目處,有一團淡淡的黑影。曾國藩曉得,那就是君山。近處,沿湖岸停靠著一個接一個木筏。這些木料大半出自湘南山區,紮成排後順著湘江漂流,超出洞庭湖,進入長江,再遠漂武昌、江寧、上海等地。放排的人叫做排客。排客們長年在水麵漂泊,把家也安在排上。排上用杉樹皮蓋成小棚子,家眷就住在內裡。曾國藩正很有興趣地看著樓下幾個排上人家的餬口,不料湖麵驀地颳風了,滿天烏雲翻滾,像要下雨的模樣。剛纔還是明鏡般安靜的湖麵,頓時波浪翻卷。風越刮越大,波浪也越卷越高,湖麵上的木筏跟著波浪在高低起伏,幾個離岸邊不遠的木筏在敏捷向湖邊挨近。大雨嘩嘩而下,雨急風猛,和順的洞庭湖頃刻變成了一條狂暴的惡龍。曾國藩坐在樓上,渾身感到涼颼颼的。他有點擔憂,這座千年古樓,會不會被這場暴風雨擊垮?

正在胡思亂想之際,他看到離岸邊約百來丈遠的湖麵上,一個小排被風波打得擺佈搖擺,卻一步也不能進步。一個男人死死地扶著排後舵把,另一個男人急得這邊跑到那邊。猛地一個大浪打來,木筏上低矮的杉樹皮屋垮了,一個木箱被水衝到湖裡。兩邊跑的男人縱身跳到水中去抓木箱。木筏上一個十來歲的小女孩嚇得蹲在排上,緊緊地抓著一根纜繩。一個四十餘歲的婦人急得在排上前後亂竄。又一個大浪打過來,小女孩被捲進了湖中。"不得了!"曾國藩喊了一聲,放下茶碗,猛地站起。荊七也從速站起,嚴峻地倚著視窗張望。正在這危急時候,湖邊木筏上跳下一個年青人,冒雨迎浪向湖中遊去。隻見那青年一個猛子紮入水底,剛好到排邊又暴露頭來。他輕盈地遊到手腳亂抓的小女孩身邊,把她高高托出水麵,遊到排邊。曾國藩到這時才舒了一口氣。那青年上了木筏,用手指指導點,排上的男人拿來一大捆粗繩。青年接過繩索,走到排頭,將繩索一頭係在排上,另一頭係在本身腰上,複跳入湖中,用本身一人之力在前麵水中拉排。那木筏竟然跟著年青人進步起來,湖邊旁觀的人一齊喝采。曾國藩被麵前這一幕驚呆了。木筏緩緩地向岸邊挪動,安然地來到嶽陽樓腳下。排上那兩個男人上得岸來,扶住年青人,納頭便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