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曾國藩 - 三 上治理兩江條陳的美少年原來是故人之子

三 上治理兩江條陳的美少年原來是故人之子[第4頁/共5頁]

"屯政始於漢朝,有軍屯、民屯。漢武帝在西域屯田,宣帝時趙充國在邊郡屯田,都利用駐軍,此為軍屯。建安元年,曹操在許下屯田,得穀百萬斛,後推行到各州郡,由典農官募民耕作,此為民屯。曹操的民屯不但使曹魏強大,也為今後晉同一天下奠定了薄弱的根本。這是因為實施民屯,一則使多量荒田得以開墾,二則又便於推行先進的耕耘技術,獲得高產。一向到唐宋,民屯仍存在。明末屯政廢弛。我朝除有漕運處所的屯田仍隸衛所外,其他衛所的屯田改隸州縣,名為民屯,實在屯田已變民田。長毛擾亂江南達十餘年之久,其蘇皖贛一帶所受踐踏最多,人丁多量逃散滅亡,目前這幾省荒田極多,無人耕作,有的乃至幾十裡表裡不見火食,這就為本日實施屯政籌辦了前提。如果垂白叟采取當年鄧艾在淮上屯田的成法,由官府出麵構造百姓耕作,發牛發種,推行區田法,晚生覺得,蘇皖贛的荒田,不出幾年,就能五穀歉收,為兩江儲備吃不完的糧食。眼下有一批散員亟須早為之安寧,他們就是一部分裁撤的湘軍。"薛福成說到這裡停下來,看了一眼曾國藩。曾國藩熾熱的目光也正盯著他。他從速說下去:"垂白叟,晚生傳聞,被裁撤的湘軍中,有些人至今仍留在長江兩岸,並未回湖南。啟事是這些人湖南客籍本無根底,且久在軍中,不慣家居。有識之士以為,倘若不將滯留大江兩岸的撤勇妥當措置,這些人貪財嗜殺,必生禍害。有人說哥老會正在聯絡他們,實在可駭得很。"曾國藩梳理髯毛的手悄悄抖了一下。約有兩三萬湘軍裁撤職員滯留沿途各省,冇有回到湖南客籍,此事曾國藩曉得,這的確是個隱患。一旦出亂子,不但風險國度,本身作為湘軍統帥,也難逃咎責,且聽薛福成的措置定見吧。

"不知大人問的誰?"薛福成似有所認識,眼中流出高興的光彩。

"晚生建議垂白叟速派湘軍中有聲望的將官,到皖贛等省調集滯留官勇,依疇昔的哨隊重新構造起來,帶到荒田較多之地實施屯政,並給他們以最優惠的報酬。昔日的袍澤還是在一起,使他們有不拆夥之感,有田可耕,有事可做,又使他們不生險惡之念,而大人得軍餉之利,兩江有富庶之望。""這是個好體例!"曾國藩點點頭,悄悄地說,"既消患於無形,又贏利於實在。關於海防,足下有甚麼好假想嗎?"遭到鼓勵的薛福成情感高漲起來:"晚生覺得,我大清今後真正的敵手乃外洋夷人。夷人憑著堅船利炮鄙視天朝,倘若我們不加強海備,挫敗夷人凶焰,不是晚生危言聳聽,我大清總有一天會亡國滅種!"曾國藩臉上的肌肉抽搐著,記起了胡林翼在安慶江邊留下的遺言。心想,中國的官員和士人都有胡林翼、薛福成如許的明識,如許的憂患感的話,大清就決不會亡國滅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