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書・煬帝紀》白話文版(上)【請勿訂閱】[第1頁/共11頁]
皇上的常服,皮帽上飾有十二塊美玉;文官的弁冕號衣,以佩玉為飾;五品以上官員供應牛車,車前設帷幔;三公親王的車上加懸垂的絲質繩網;武官戴頭巾,穿禮服;三品以上官員配給作儀飾的擊杖。
國度完整安寧,車軌、筆墨同一。
征調成年男人百餘萬人構築長城,西到榆林,東至紫河,十天就停止了,滅亡民工非常之五六。
吐穀渾王率兵保衛覆袁川,皇上彆離號令內史元壽南屯金山,兵部尚書段文振北屯雪山,太仆卿楊義臣東屯琵琶峽,將軍張壽西屯泥嶺,從四周圍困吐穀渾的軍隊。
在這之前,太府少卿何稠、太府丞雲定興大力潤色了儀仗,為此催促各州縣交送羽毛。
二十一日,征調黃河以南各郡縣的男女民工一百餘萬人,開挖通濟渠,從西苑引穀水、洛水通向黃河,從板渚引黃河水通向淮河。
十六日,下詔說:天下的嚴峻,決不是靠一人單獨管理所能安寧的;帝王的功業,豈能隻依托一小我的策畫。
駕臨禦史大夫張衡的室第,酒宴極其歡樂。
如果有申明顯顯,操行誇姣純粹,以及在學業才氣上有一技可取的,都應訪詢挑選,引領他們入朝任職。
初八,駕臨扶風舊宅。
該當在萬壽戍建立城鎮修造房屋,惟幕、床鋪、被褥以上用品,按照辦事的需求酌量供應,務必優厚對待,這才合適朕的情意。”蒲月月朔,蜀郡捕獲三足烏鴉,張掖捕獲黑狐,各一隻。
隴西各郡,免除徭役一年。
朕永久鑒戒前賢,崇尚記念德高望重的人,何嘗不麵對九州大地感慨,歸心於千百年的聖哲。
閏七月初六,任命尚書令楊素為太子太師,安德王楊雄為太子太傅,河間王楊弘為太子太保。
自從周邊少數民族歸附以來,來不及親身安撫,崤山以東地區經曆動亂,更須加以慰勞撫卹。
十八日,在金山之上大宴群臣。
開皇六年(586),煬帝改任淮南道行台尚書令。
二旬日,皇上從東都回都城。
現在天下承平,筆墨車軌不異,該當遵守前代的典章軌製,使先王的教令永久傳播。
煬帝曾多次穿便服前去旁觀。
任命左武衛大將軍郭衍為前軍統領,右武衛大將軍李景為後軍統領。
鬻熊做周文王的教員,所用的並不是他的筋骨力量,方叔固然老了,卻仍能定出宏偉戰略。
秋七月初二,安排馬匹在青海中的小島上,用以求得良種馬,無效而中斷。
促進品德,修治功業,其道已日漸陵夷。
四月初三,會獵於隴西。
二十三日,賜給東都城內住民每戶各十石米。
初七,皇上在郡城東設大帳,帳下設儀仗、衛隊,直立旗號,宴請啟民及其部落三千五百人,演出散樂雜技掃興。
號令祭奠當代帝王的陵墓以及文帝開皇年間(581~601)功臣的宅兆。
初六,河間王楊弘歸天。
三旬日,派黃門侍朗王弘、上儀同於士澄往江南彙集樹木,製作龍舟、鳳舟冒、黃龍、赤艦、樓船等大船數萬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