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最強崩壞係統 - 第六百五十六章 乾坤

第六百五十六章 乾坤[第1頁/共2頁]

卻說那長安唐僧舊住的洪福寺大小和尚,瞥見幾株鬆樹一顆顆頭俱向東,驚奇道:“怪哉,怪哉!徹夜未曾颳風,如何這樹頭都扭過來了?”內有三藏的舊徒道:“快拿衣服來!取經的教員父來了!”眾僧問道:“你何故知之?”舊徒曰:“當年師父去時,曾有言道:‘我去以後,或三五年,或六七年,但看鬆樹枝頭如果東向,我即回矣。’我師父佛口聖言,故此知之。”急披衣而出,至西街時,早已有人傳播說:“取經的人剛纔方到,萬歲爺爺接入城來了。”眾僧傳聞,又吃緊跑來,卻就遇著,一見台端,不敢近前,隨後跟至朝門以外。唐僧上馬,同眾進朝。唐僧將龍馬與經擔,同業者、八戒、沙僧,站在玉階之下。太宗傳宣:“禦弟上殿。”賜坐,唐僧又謝恩坐了,教把經卷抬來。行者等取出,近侍官傳上。太宗又問:“多少經數?怎生取來?”三藏道:“臣僧到了靈山,拜見佛祖,蒙差阿儺、伽葉二尊者先引至珍樓內賜齋,次到寶閣內傳經。那尊者需索人事,因未曾備得,未曾送他,他遂以經與了。當謝佛祖之恩東行,忽被妖風搶了經去,幸小徒有些神通趕奪,卻俱投擲渙散。因展看,皆是無字空本。臣等著驚,複去拜告哀告,佛祖道:‘此經成績之時,有比丘聖僧將下山與舍衛國趙父故鄉看誦了一遍,保佑他家生者安然,亡者超脫,止討了他三鬥三升米粒黃金,意義還嫌賣賤了,厥後子孫冇錢利用。’我等知二尊者需索人事,佛祖明知,隻得將欽賜紫金缽盂送他,方傳了有字真經。此經有三十五部,各部中檢了幾卷傳來,總計五千零四十八卷,此數蓋合一藏也。”

關文敕賜唐三藏,經卷啟事配五行。苦煉凶魔各種滅,功成今喜上朝京。

當年清宴樂昇平,文武安然顯俊英。水陸場中僧演法,金鑾殿上主差卿。

且不言他四眾脫身,隨金剛駕風而起。

唐僧四眾,隨駕入朝,滿城中無一不知是取經人來了。

卻說陳家莊救生寺內多人,天曉起來,仍治果肴來獻,至樓下,不見了唐僧。這個也來問,阿誰也來尋,俱慌鎮靜張,莫知所措,叫苦連天的道:“清清把個活佛放去了!”一會家無計,將辦來的品物,俱抬在樓上祭奠燒紙。今後每年四大祭,二十四小祭。另有那告病的,保安的,求親許願,求財求子的,無時無日不來燒香祭賽,端的是金爐不竭千年火,玉盞常明萬載燈,不題。

太宗更喜,教:“光祿寺設席,開東閣酬謝。”忽見他三徒立在階下,麵貌非常,便問:“高徒果本國人耶?”長老俯伏道:“大門徒姓孫,法名悟空,臣又呼他為孫行者。他出身原是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川簾洞人氏,因五百年前大鬨天宮,被佛祖困壓在西番兩界山石匣以內,蒙觀音菩薩懲惡,甘心皈依,是臣到彼救出,甚虧此徒庇護。二門徒姓豬,法名悟能,臣又呼他為豬八戒。他出身原是福陵山雲棧洞人氏,因在烏斯藏高老莊上搗蛋,即蒙菩薩懲惡,虧行者收之,一起上挑擔有力,渡水有功。三門徒姓沙,法名悟淨,臣又呼他為沙和尚。他出身原是流沙河搗蛋者,也蒙菩薩懲惡,秉教沙門。那匹馬不是主公所賜者。”太宗道:“毛片不異,如何不是?”三藏道:“臣到蛇盤山鷹愁澗渡水,原馬被此馬吞之,虧行者請菩薩問此馬來源,原是西海龍王之了,因有罪,也蒙菩薩救解,教他與臣作腳力。當時變作原馬,毛片不異。幸虧他登山越嶺,跋涉崎嶇,去時騎坐,來時馱經,亦甚賴其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