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修真綱要[第2頁/共5頁]
法義說於統統眾,世人隻取人法義,非人法義非人取,得法舍法第一義。
以愚癡言,作如是說,實修者謹慎處置,丙申年三月廿七日記之。
真邪亦是陰陽轉,同生異名非有亂,舉止不定自心亂,自心定處即得安。
諸念不起處,名為靜定鄉,至於善行者,此靜亦粗淺。
若大行者,不伐賊而賊轉為忠,身心以內,統統吉利,得無量安隱,身心明,照徹人間表裡,而人間表裡不能見其明,日光之下,人間即明,然亦有暗,而其明處,統統皆明而無礙人間明暗,人間明暗皆在其內。
心性若伏,其身天然安止,心包太虛,何況骨肉乎,心性安好,血氣自靜,精氣自寧,神天然清靈,因而內明身心,天然閃現,涵養其明,名為內修。
修真之士,更不成起驕易妄傲之心,不成以自修年事做不同知見,於民氣中,光陰如幻,不成計著此中,墮迷妄海,修真之士,亦不成因世人身份職位不同而較量修行短長,人身有彆,心無不同,身份有彆,道無不同,自發得是,賊心機也,不成認賊為子,自害身心,亦害彆人。
所謂六合之自生,比方人之自生,何為自生?本身元精元氣之生,名為自生,自生有二,一者為外自生,二者為內自生,六合與人,皆有此二種自生。
讚:
頌:
自心非真亦非邪,真邪貳心今後生,本心說心而非心,真邪二性一同真。
欲尋正道者,當見正道,觀於正道,改良即正,是故正邪,常是兩立,自觀身心,亦有正邪,正邪為臣,真一為君,以至心統攝,比方天覆眾生,正邪不能亂也,比方內心,遇棄取時,有舍有不捨,二種情性,有二種分,一為想分,一為情分,舍中有想分、情分,不捨中亦有想分、情分,舍中有想、情之辯論,不捨中想、情亦在辯論。
民氣當中,君臣之分,比方肉身精力,亦有君臣,其理一同,初修真者,雖暫不見君,而信心奉持君法,其身心諸臣天然安寧,比方六合風調雨順,萬物天然長生,若奉持修真法例,亦是如此,是故初學,當奉法而行,莫能夠臣心辯白而覺得是,因世人多已墮入臣奪君位之事,故初學者,當奉法行,莫自起心另成一法,尊道貴德,順天應人,自勝自明,乃為修真之初。
諸修真之士,當須自量其力,欲作多麼修持,欲行多麼法,莫生攀比計算,莫墮兩邊見地中,誠意理心,收心攝性,安止身心而涵養德行,草頭法得,可期聖界,心無聖德行,定不為聖真。
彼將萬念運,心恒止於安,萬念無妄情,清淨性所現。
如是世人迷入骨肉中,貪愛於血肉之妄情,忘失無貪真意,亂臣賊子直入君位,自名為我,而實亂賊也,世人認此賊為自我,實是昏昧君主,非自主者,豈為修真之士哉
修真之士,當明道情,人間妄情,貪愛沉重,墮留存亡,斯須罷了,誘人慧薄,不信存亡,彼不修行,傾喪德行,亦無聖心,鮮有賢智,誹謗叢生,若無緣者,不成輕說,使誘人生非議,開罪無量,亦障自真聖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