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玄指略

第十五章:答疑略記[第1頁/共4頁]

答:應向大德聖賢,疇昔以來統統你自發靠近者,有師門者,宜向祖師行懺悔。

目光須長遠,勿迷於麵前,

丙申年三月廿七日答疑記之。

將善惡為臣,汝心自為君,

陽心本靜,性主有為,通達神性,聰明天真,若棄私慾,則三毒滅,陽心孩童,天真自現;陽意有為,通達神明,以神性通達五臟,五臟諸臣,精華不竭,五臣朝心,名為歸元,實是歸合天真神性;陰心奪主,即欲奪神性也,若彼奪神性,則五元皆為之受損毒害,恣情貪嗔癡而無束縛,因而出錯,夭亡而死。

問:此說,類於佛性……

問:要向哪位聖賢懺悔呢?我的恩師能夠嗎?

若以心機學問,當常做思惟,常觀常照,常覺自心所想,乃有些微定性,以其定效能夠攝想,如是名為除心機病,而實此法,不除病根;彼等學問者,以其思惟心識而成見地,恒持此意,乃定性,定性識心,名為放心,彼等以此二定矜持自心,彷彿常心,而實自芥蒂性猶在,彼等以定性在,故不犯病。

把握陰陽法,一性即一心。

答:佛性便是道性,教家數離心固執深重,德行如何能成?若汝身心純潔,是上善根器,自修自悟,可成此法,若入此法,便越人間修道之法,乃為無師之法;若以人間修道之法,不能測量此無師之法,蓋是以法是諸法之底子,諸法為其所生,孩童不能知大民氣,是故交間修道法,不測無師法。

問:就教,修行煉心會有幾次當如何,偶然有所悟而空靈,一段時候後又**多了些?

答:學道者,當適誌於人間,若不適其誌,則違修行之願心,恐於妙理不得悟入,至於安隱,亦不得住;是故初學者當常習聖賢文章用以洗心養性,心得純安,能夠煉身。

於大陰暗,當取少光而行,若突然見日,目則盲矣,尚不見路,何故前行?是故以漸淨之法而修身心,亦為善道。

心真則德真,德真則道純,

莫執迷於修行法,修行法因眾生芥蒂而有,若汝無此病而修此法,則為盲修;比方意守,比方安般,比方存思,比方觀想,若汝身心安止即得安寧,何必修行此法?汝若轉修此等法,則為瞎練。

性光之說,在金丹南宗有此說,北宗無此說,彼說性光,即元神之光,此光無可見,如有白光或閃光,皆非元神光,無見色而明,不見光而明,此為彼等所說性光。

若常滿足,便是無求,以此養心,身便歸道。

心口如一,易知難行。

答:適其誌也,有誌向於人間某事,即去行,萬事皆能夠從道,處置人間萬事而不忘道,即名道心;遇事即應精進,不當畏縮,若此時不能精學習功,則今後事上貫穿如何更能親長於道,心莫覺得多麼法易為道,應以本身之事而參悟如何能近道;若誌趣欲入人間,則活著間所誌趣處靠近於道,未有離道之事,若心精進,不時到處能夠洗心,能夠涵養道心。

問:提及適誌,吾有一事不明:吾意欲心機學,為世人排憂解難,然不知從何動手。這邊既冇有學修心機學的,大多數人又持張望不信賴。

推薦小說:

大唐地主婆 |  女尊之解戰袍 |  龍神巫師 |  小醜的咆哮 |  帝女難馴 |  我的末日神樹樂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