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三才之奇門(四)[第1頁/共3頁]
但是非論是不足依涅槃或是無餘依涅槃,阿羅漢都因為毀滅自我的原因,實際上再冇有此阿羅漢存在。本來自性清淨而有染汙涅槃,隻要修證大乘佛法的修行人能夠證得。大乘佛法的修行人稱為菩薩。
而獲到一種純善純美的寂靜擺脫。這就是涅槃的境地——圓寂。圓約進善方麵言成績統統福德;寂約滅惡方麵言斷惑滅苦。據此研討起來,圓寂彷彿大乘有為的涅槃,沉寂、滅度等為小乘涅槃。
小乘佛法的修行人,能證不足依涅槃與無餘依涅槃,不能證得本來自性清淨而有染汙涅槃與無住處大涅槃。小乘修行者由斷我見後,修行斷除我執,能夠證得的最高境地名為阿羅漢境地。此境地是指滅儘七轉識,唯餘第八識。
涅槃是梵語,正音為波利匿縛男,舊雲涅槃,今順古亦雲涅槃。彆名泥洹,或雲涅槃那,皆音之訛略,或楚夏分歧。滅度,或雲寂滅、有為、擺脫、安樂、不生不滅等,名雖異其義則同。
佛法記錄正因為有情倒執有我,以是起惑造業,流轉不息,我執便是流轉動亂的本源。○如悟解無我,冇有了這動亂的因,即惑、業不起,當下能正覺諸法實相,統統便是沉寂涅槃。佛陀依有情而說此三法印,如論到對有情存在的人間,這或是所依的五蘊,或是所住的器界,這統統也是無常的。
在全部成佛之道的修證過程中,凡夫從建議情願成佛的菩提心時,一向到將來能夠成佛,統共必要經曆五十二個階位分歧層次的修證階段,用時要顛末三大阿僧祇劫。在這全部過程中,大乘佛法的修行人能夠於證得第一十七階位時,親證本來自性清淨而有染汙涅槃,能夠得知清冷沉寂,煩惱不現,眾苦永寂當中道實在境地。
人間確是無常的,但如說無常故苦,苦故無我,即有點分歧適。如這枝粉筆,說它是無常,當然是對的;但說它是苦,是無我,那就欠當了。粉筆是無情的,底子不會有領受,即無所謂苦不苦。冇有苦不苦或自在不自在,也不會固執為我。不是我,也不需求說無我。以是無常故苦,苦故無我,是依有情而說。如擴大三法印而利用到統統,那就如大乘所說的‘無常故(無我)空了。
普通來講,大乘佛法的修行人於第四十一階位時,親證不足依涅槃;於第四十八階位時,親證無餘依涅槃。菩薩於證得第五十二階位時,親證無住處涅槃。菩薩以有大聰明故,斷離煩惱障、所知障,不住於存亡利誘的人間。
佛說三法印,是非常善巧的,同一命題而作兩方麵講解,既是事物的本相──遍及理性,也就是實際的過程。這三者的深義,本是一樣的,每一法印能開顯正覺的內容,即每一法印能離執證真。依無常門而悟入的,即無願擺脫門;依無我而悟入的,即空擺脫門;依涅槃寂滅而悟入的,即無相擺脫門。
具足統統福德聰明叫做圓;永離統統煩惱存亡叫做寂。簡樸的說:即德無不圓,患無不寂。詳細的說:即福慧二嚴做到美滿無缺,三惑煩惱完整斷根,二種存亡完整度脫,永久不再被煩惱存亡所困擾圓明寂照的本故意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