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仲夏紀第五[第1頁/共4頁]
是月也,日長至,陰陽爭,死生分。君子齋戒,處必揜,身欲靜無躁,止聲色,無或進,薄滋味,無致和,退嗜慾,放心氣,百官靜,事無刑,以定晏陰之所成。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堇榮。
是月也,天子以雛嘗黍,羞以含桃,先薦寢廟。令民無刈藍以染,無燒炭,無暴布,門閭無閉,關市無索;挺重囚,益其食,遊牝彆其群,則縶騰駒,班馬正。
夫樂有適,心亦有適。人之情:欲壽而惡夭,欲安而惡危,欲榮而惡辱,欲逸而惡勞。四欲得,四惡除,則心適矣。四欲之得也,在於勝理。勝理以治身,則生全以;生全則壽長矣。勝理以治國,則法立;法立則天下服矣。故適心之務在於勝理。
周文王處岐,諸侯去殷三淫而翼文王。散宜生曰:“殷可伐也。”文王弗許。周公旦乃作詩曰:“文王在上,於昭於天。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以繩文王之德。武王即位,以六師伐殷。六師未至,以銳兵克之於牧野。歸,乃薦俘馘於京太室,乃命周公為作《大武》。
帝堯立,乃命質為樂。質乃效山林溪穀之音以歌,乃以麋<革各>置缶而鼓之,乃拊石擊石,以象上帝玉磬之音,乃至舞百獸。瞽叟乃拌五絃之瑟,作覺得十五絃之瑟。命之曰《大章》,以祭上帝。
大樂,君臣、父子、長少之所歡樂而說也。歡樂生於平,平生於道。道也者,視之不見,聽之不聞,不成為狀。有知不見之見、不聞之聞、無狀之狀者,則幾於知之矣。道也者,至精也,不成為形,不成為名,強為之,謂之太一。故一也者製令,兩也者從聽。先聖擇兩法一,是以知萬物之情。故能以一聽政者,樂君臣,和遠近,說黔黎,合宗親;能以一治其身者,免於災,終其壽,全其天;能以一治其國者,奸邪去,賢者至,成大化;能以一治天下者,寒暑適,風雨時,為賢人。故知一則明,明兩則狂。
夫音亦有適:太巨則誌蕩,以蕩聽巨則耳不容,不容則橫塞,橫塞則振;太小則誌嫌,以嫌聽小則耳不充,不充則不詹,不詹則窕;太清則誌危,以危聽清則耳溪極,溪極則不鑒,不鑒則竭;太濁則誌下,以下聽濁則耳不收,不收則不特,不特則怒。故太巨、太小、太清、太濁,皆非適也。
樂之有情,譬之若肌膚形體之有情性也。有情性則必有性養矣。寒、溫、勞、逸、饑、飽,此六者非適也。凡養也者,瞻非適而以之適者也。能以久處其適,則發展矣。生也者,其身固靜,感而後知,或使之也。遂而不返,製乎嗜慾;製乎嗜慾無窮,則必失其天矣。且夫嗜慾無窮,則必有貪鄙悖亂之心、淫佚奸滑之事矣。故強者劫弱,眾者暴寡,勇者淩怯,壯者傲幼,今後生矣。
是月也,命樂工修鞀鞞鼓,均琴瑟管簫,執乾鏚戈羽,調竽笙塤篪,飭鍾磬柷敔。命有司為民祈祀山川百原,大雩帝,用盛樂。乃命百縣雩祭奠百辟卿士無益於民者,以祈穀實。農乃登黍。
五曰:樂所由來者尚也,必不成廢。有節,有侈,有正,有淫矣。賢者以昌,不肖者以亡。